很多现代医学研究都发现,乳腺癌和骨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了解这些因素,能帮大家更科学地预防癌症。
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多大
如果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女性得乳腺癌的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很多——BRCA1突变的女性到70岁时,乳腺癌风险是55%-65%;BRCA2突变是45%-55%,而普通女性一辈子的风险约13%。骨癌方面,有Li-Fraumeni综合征(由TP53基因突变引起)的人,得骨肉瘤的风险比健康人高200倍左右。不过要注意,遗传只是“容易得”的倾向,不是一定会得——2023年《自然·遗传学》的研究证实,健康生活方式能让高风险人群的发病风险降低40%。
激素变化会影响肿瘤发生
乳腺组织对激素很敏感,它的癌变和内分泌失衡关系密切。比如60%-70%的乳腺癌都属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这也是为什么长期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女性,风险会增加。还有研究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会通过一种信号通路让乳腺癌细胞长得更快。骨癌方面,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分泌异常,已经被证实和骨转移有关,这也给相关药物的使用提供了依据。
哪些环境因素要注意
如果职业中经常接触像苯并芘这类多环芳烃化合物,工人得乳腺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3倍。核辐射和骨癌的关系,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研究就能看出来——受辐射的人得骨肉瘤的风险高了5倍。不过2022年《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发现,手机辐射和骨癌没有明显联系,但长期喝含砷地下水的地区,骨癌发病率会显著升高。建议住在工业区附近的人,定期做环境毒物筛查。
生活方式怎么改有用
每周喝超过3杯酒的女性,得乳腺癌的风险比不喝的人高15%;每天30分钟快走、慢跑这类中等强度运动,能让雌激素水平下降20%。饮食上,每天多吃100克红肉(比如猪肉、牛肉),乳腺癌风险会上升8%。骨癌预防方面,维生素D水平保持在30-50ng/mL,能降低34%的发病风险;2023年还有研究证实,坚持地中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橄榄油,少吃红肉),能让多种癌症风险降低25%。
哪些情况要定期检查
如果有乳腺不典型增生,得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钼靶检查——这类人群每年癌变的风险是0.5%-1%。如果有骨软骨瘤,出现疼痛加重、肿块变大的情况,要赶紧做影像学检查。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全身骨密度检测;如果骨代谢的指标有异常,要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肿瘤的可能。
哪些预防方法在研究
如果有BRCA基因突变,做预防性乳腺切除能把乳腺癌风险降低90%,但得考虑心理和生活上的影响。PARP抑制剂现在主要用来治疗晚期乳腺癌,能不能用来预防还在做临床试验。骨癌方面,双膦酸盐类药物的预防应用正在Ⅱ期临床试验,早期数据显示能降低骨转移风险。还有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已经在动物模型里成功修正了骨癌的致病突变,为未来基因治疗提供了方向。
大家不用过度害怕癌症风险,关键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少喝酒、多运动、合理饮食)降低风险。如果是高危人群,一定要找专业医生帮忙,定期做筛查或合适的预防干预。随着医学研究深入,癌症预防的方法会越来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