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炎犯了咳嗽的时候,不少人会纠结“能不能喝奶粉”——其实答案不是绝对的,选对、喝对的话,奶粉能帮着补营养,但也得避开过敏、糖多等雷区,才不会加重症状。
喝对奶粉,能帮着补营养
奶粉里有容易被身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钙和多种维生素,对咽喉炎咳嗽的人来说是不错的营养补充。蛋白质能帮着合成免疫细胞,增强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钙能维持咽喉黏膜细胞的结构稳定,让黏膜更“结实”。比如每天喝300ml奶粉,能补上差不多40%的每日钙需求,尤其适合感冒时没胃口、吃不下饭的阶段,帮着维持营养,避免越咳越虚。
先防过敏,别让奶粉变“过敏原”
大概2%-3%的成年人对牛奶里的乳糖或蛋白质敏感,喝了可能会出现咽喉肿、一直干咳,或者痰突然变多;严重的还会起皮疹、喘不上气。第一次喝奶粉的人,建议先试50ml小分量,等2小时看看有没有不舒服;如果以前喝牛奶过敏过(比如喝了就拉肚子、咳得更厉害),就直接别碰了。
糖多的奶粉别选,越喝越容易有痰
市面上奶粉的糖含量差别很大,有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糖)占了45%以上。糖太多会给咽喉“添麻烦”:一是刺激黏液腺分泌,让痰变多;二是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降低咽喉局部的免疫力;三是让口腔里的坏细菌繁殖加快,更容易引发二次感染。选的时候一定要看成分表:优先选碳水化合物每100g不超过40g的低糖款,最好挑标注“无添加蔗糖”的。
科学喝奶粉,记住这4步
想喝得安全,先做好这4件事:
- 查过敏史:先想自己有没有过喝牛奶不舒服的情况(比如拉肚子、咳得更厉害);
- 看成分表:选蛋白质每100g≥25g、碳水每100g≤40g的产品;
- 控制冲调温度:用40-50℃的温水冲,别用开水破坏里面的维生素;
- 观察症状:连续喝3天,记记咳嗽的次数、痰的颜色和量有没有变化,如果越喝越咳就赶紧停。
喝了不舒服?立刻停并找医生
如果喝了之后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马上停止饮用,再去看医生:
- 咳嗽明显变厉害(比如原来只是偶尔咳,现在咳得停不下来,用0-5分打分的话上升2级);
- 痰变成黄绿色或者带血;
- 拉肚子、肚子胀超过48小时;
- 咽喉更难受,比如咽东西疼、总觉得有东西卡着。
不能喝奶粉?这些东西能代替
如果对牛奶不耐受,也有其他方法补营养:
- 植物奶:选加了钙的豆奶、杏仁奶,营养能跟上;
- 医用营养补剂:比如短肽型蛋白粉,更容易被身体吸收;
- 高钙食物:小鱼干(每100g含钙800mg)、芝麻酱(钙含量是牛奶的2倍),也能补上钙和蛋白质。
最后要提醒的是:奶粉只是补充营养的方法,不能代替治病。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咽喉炎患者每天要喝够1500-2000ml水(包括奶粉冲的),但如果咳嗽咳痰超过10天没好转,一定要去耳鼻喉科查一查,看看是不是反流性咽喉炎之类的其他问题——别光靠喝奶粉“治”咳嗽,耽误了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