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就像身体发出的红色警报,有人说像钉子扎进牙里,有人觉得像电钻在钻,甚至疼得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可很多人不知道,不同的牙痛对应的问题不一样——通过疼的特点,能初步判断三类常见的牙病。
一、牙髓炎:深夜里的“电钻刺客”
如果牙齿里面突然开始尖锐地疼,尤其到了晚上更厉害,得警惕牙髓炎。其实就是蛀牙没及时补,里面的牙髓(牙神经)充血肿起来,被牙齿硬壳紧紧包着,像高压锅一样压力越积越大,疼得更剧烈。有数据显示,约35%的成年人都经历过急性牙髓炎,很多人拖着不治,结果越疼越严重。
要保住这颗牙,关键得做根管治疗——把感染的牙神经清干净,消毒根管再严密填好,就能快速止痛。现在用显微根管技术,治疗更精准,成功率也更高。治疗过程要听医生的,术后还要定期复查,确保效果稳定。
二、牙周炎:牙龈里的“脓包炸弹”
要是牙龈突然肿起来,咬东西就疼,可能是长了牙周脓肿。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牙周袋)里滋生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慢慢破坏支撑牙齿的牙槽骨。其实成年人群里牙周炎很常见,但大多人没当回事、没及时就医。如果出现牙龈老出血、牙齿松动的情况,得赶紧找牙医做专业检查。
治疗要分步骤:疼得厉害时先切开排脓缓解症状,再用牙周刮治清除牙石和菌斑,配合局部药物消炎。平时得养成长期的口腔护理习惯,治完如果牙龈还出血超过7天,要及时回去复诊评估。
三、智齿冠周炎:横着长的“定时炸弹”
下巴后面的牙反复肿疼,甚至张不开嘴,大多是阻生智齿(横着长的智齿)引起的冠周炎。有研究指出,这种炎症可能导致颌面间隙感染的风险增加,典型表现就是局部摸起来像“裹了块棉垫”一样肿。
治疗分两个阶段:疼的时候用温盐水漱口,再让医生冲洗智齿周围,把食物残渣和细菌清掉;炎症控制住后,建议把阻生智齿拔掉——不然容易反复发炎。拔完牙48小时内如果出现放射性的剧痛,要警惕干槽症,得赶紧去医院。
牙痛应急处理方案
- 冷敷镇痛:用冰袋敷疼的那侧脸颊,每次15分钟,能暂时麻住疼神经,但别冻着皮肤;
- 口腔清洁:用软毛牙刷配合牙线轻轻刷,别碰到发炎的地方,避免刺激加重疼痛;
- 饮食管理:吃温凉的流质食物(比如稀粥、汤),别吃辣的、烫的,不然会更疼;
- 体位调节:睡觉把枕头垫高点,减少头部的血流,能稍微缓解疼痛感。
出现这些情况必须立刻就诊:脸肿得越来越大、发烧超过38.5℃,或者咽东西费劲。现在临床指南明确说,牙源性感染扩散到颌面间隙,可能有生命危险,得赶紧控制。
牙齿健康和全身健康关系很大——研究发现,牙周的致病菌可能通过血液影响心血管系统。所以牙齿疼就是警报,拖着不治只会加重病情。找牙医好好治,平时再做好口腔护理(比如早晚刷牙、用牙线),才能真正保住牙齿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