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的样子其实是身体状况的“小信号”,如果出现持续的凹凸不平,可能和下面三类健康问题有关,最后我们再说说应对办法。
一、营养不够,指甲先“告状”
指甲的角质细胞要正常生长,得靠多种营养素帮忙,缺了某些微量元素,指甲结构就会出问题:
- 缺铁
体内铁储备不够时,指甲根部的细胞代谢会受影响。比如缺铁性贫血的人,常会长“匙状甲”——指甲中间凹进去像汤匙,还透着苍白。 - 缺锌
锌是身体里300多种酶的“助手”,帮着合成指甲的角质蛋白。如果吃的锌不够(男性每天需要12.5mg、女性7.5mg),指甲可能会出现横向的棱状凸起,长得也变慢。 - 缺钙或吸收不好
钙能帮指甲细胞连接得更紧密。如果吃的钙不够,或者身体吸收不了,指甲会变脆、分层,表面也粗糙不平。
二、某些慢性病,指甲会“报警”
有些慢性疾病会影响身体代谢或血液循环,让指甲出现特征性变化:
- 甲状腺问题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人,身体代谢变慢,指甲生长周期变长,会出现甲板增厚、有横向沟纹的情况,大约68%没治疗的甲减患者都会有这种表现。 - 贫血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110g/L(也就是贫血),指甲床的血流会受影响,指甲根部供氧不够,就会变得苍白、中间凹陷,这时候要排查是不是缺铁性贫血。 - 血糖控制不好
长期血糖高的人,体内的糖化终产物会沉积在指甲里,改变指甲的韧性。研究发现,糖化血红蛋白每高1%,指甲长纵向条纹的概率就增加23%。
三、日常习惯伤指甲,你可能没注意
一些生活习惯会慢慢损伤指甲,积累多了就会变样:
- 化学物质刺激
含丙酮的洗甲水会让指甲的含水量从18%降到7%,连续用3周可能导致指甲分层。建议用完洗甲水后,涂含甘油的护甲产品(浓度超过15%)。 - 过度修剪或摩擦
每周剪指甲超过2次,或者用金属甲锉,可能伤到指甲根部。建议指甲边缘至少留2mm长,用180目以上的软质尼龙甲锉。 - 冷水刺激
接触低于15℃的冷水,会让指甲床的血管收缩,实验显示,冷水刺激会让指甲生长速度慢15%。洗手最好用32-38℃的温水。
四、指甲变样了,这样应对
如果指甲异常持续2周以上,试试这几步:
-
先补营养
- 补铁:每周吃3次红肉(每次约150g,差不多手掌心大小),搭配彩椒、猕猴桃这类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帮身体吸收铁。
- 补锌:每天吃30g南瓜籽(能补7.9mg锌),研究显示连续吃4周,指甲里的锌含量会改善。
- 补钙:可以选酪蛋白钙类的补充剂,每天晒20分钟太阳,帮身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
-
需要做的检查
建议去查这几项:- 甲状腺功能(包括TSH、FT4指标);
- 血清铁蛋白(正常范围30-400μg/L);
-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要低于6%)。
-
日常好好养护
- 美甲最好每季度1次,每次保持不超过2周;
- 用含甘油(浓度超过15%)的护甲油,能让指甲含水量增加25%;
- 洗手后及时涂护手霜,保护指甲周围的皮肤屏障。
指甲的变化往往是身体代谢失衡的早期信号,如果持续不好转,建议及时去皮肤科或内分泌科看看。通过检查找到原因,再配合营养补充和生活习惯调整,大部分情况都能好转。平时要注意科学防护,别因为过度美甲或不当修剪,给指甲造成累积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