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擦屁股时发现厕纸上有暗红色印记,可别不当回事——这可能是身体给你的“健康警报”。我国每年有超过800万人因为便血去医院,其中约15%的人检查后发现有肠道息肉,这个数字提醒我们:便血不是小问题,得认真对待。
便血背后的健康提示
肠道息肉就像肠道里的“小火山”,当息肉表面的血管被粪便摩擦破裂时,就会出现厕纸上的暗红色血迹。这种出血通常不疼,颜色比痔疮的鲜红色血暗一点——痔疮一般是喷射状或滴血,肛裂是鲜红血迹还伴着剧痛,而息肉出血大多是暗红色、无痛的。2023年《胃肠病学》杂志的研究指出,直径超过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有约10%的癌变风险,所以早识别、早处理特别重要。
五大常见原因,你得知道
- 肠道息肉:多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交界处,常伴有黏液便,中老年人更常见,要警惕腺瘤性息肉——这种息肉有癌前病变的风险。
- 内痔出血:往往是喷射状或滴血,排便时会有小肿物脱出,便后能自己缩回去,还常感觉肛门坠坠的。
- 肛裂:典型表现是“排便时痛—短暂缓解—再痛”的循环,大多有便秘史,厕纸上会有鲜红血迹。
- 感染性肠炎:会拉黏液脓血便,腹泻次数很多,还可能发烧、总觉得“想拉又拉不出来”(里急后重)。
- 肠道血管畸形:突然出现无痛性便血,出血多的时候会拉黑便,中老年人更常见,要警惕Dieulafoy病变。
遇到便血,这么应对才对
发现便血后千万不要自己随便吃药,先试试“3×3观察法”:连续看3天,记一记出血量有没有变多、有没有其他不舒服(比如腹痛、便秘)、排便规律有没有变。根据2023年《中国消化道早癌筛查指南》,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的,一定要及时做肠镜检查:
- 便血超过2周还没好;
- 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结直肠癌病史;
- 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就是大便里有看不见的血);
-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没减肥却瘦了)。
做肠镜前,要准备这些
现在无痛肠镜已经很舒服了,不用太紧张。检查前要做好这几点:
- 提前3天吃低渣饮食(比如粥、面条、去籽的水果,别吃带籽、带纤维多的);
- 检查前一晚按医生要求吃清肠药;
- 带好以前的检查报告,方便医生参考;
- 检查当天要空腹——水都要禁6小时。
日常守住肠道健康,做好3件事
- 吃对饭:每天吃够30克膳食纤维(大概3根香蕉或者200克西兰花),多吃苹果、全谷物这类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
- 动起来:每周做5次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30分钟,能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
- 定期查: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5年做一次肠镜;如果有直系亲属患结直肠癌的,缩短到每3年一次。
其实,便血的原因有很多,从常见的痔疮、肛裂到需要警惕的肠道息肉、肿瘤都有可能。关键是要学会正确观察——先看3天,再根据情况找医生;及时做肠镜——早检查才能早发现问题;平时做好饮食、运动和定期监测,才能把肠道健康守好。与其等问题变严重,不如早重视、早行动,把风险挡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