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小伙情人节后确诊“接吻病”,真相是啥?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0-23 10:3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76字
20岁小伙情人节后确诊EB病毒感染引发的接吻病,表现为高烧、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需警惕亲密接触风险。
接吻病EB病毒唾液传播高烧颈部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免疫力青少年感染病毒传播亲密接触早期诊断症状识别防护措施
20岁小伙情人节后确诊“接吻病”,真相是啥?

杭州20岁小伙朋朋和女友小曼接吻后,出现高烧、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确诊为“接吻病”。他起初误当普通感冒,延误治疗,经退烧和对症治疗才康复,女友虽无症状但曾暴露于病毒环境。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EB病毒和接吻健康风险的关注。

想知道“接吻病”的真相吗?一文揭秘!

EB病毒是人类疱疹病毒4型,潜伏期3 - 7周,主要靠唾液传播,像接吻、共用餐具、母婴喂食等情况都可能传播,感染后会终身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约40%感染者无症状,青少年初感染时容易发展成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为持续高烧(≥38.5℃且超5天)、咽峡炎、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约10% - 15%患者可能有严重并发症,如脾破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溶血性贫血及肝功能衰竭等,要马上住院治疗。朋朋的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和症状持续时间都符合EB病毒感染特征。女友没发病可能是体内有抗体或免疫力强,但唾液交换仍有传播风险。它和流感不同,流感通常3 - 5天退热,而EB病毒感染发热常持续1 - 2周,且有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典型三联征,血液检测异型淋巴细胞占比>10%、EBV - 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亲密接触藏危机!“接吻病”风险与应对误区

初期症状和流感像,患者及家属没重视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错过早期诊断。青少年群体约30%的EB病毒感染病例因症状轻被忽略,导致病情发展到肝脾损伤阶段。EB病毒通过唾液传播,日常浅吻传播概率约5% - 10%,深吻或长时间接触感染风险大增。儿童多因成人唾液喂食感染,像朋朋女友无症状但仍有传染性,要避免共用个人用品。治疗上,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早期用糖皮质激素可缓解喉头水肿等危急症状;非甾体退烧药只能暂时降温,需结合含漱液缓解咽部溃疡疼痛;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2 - 4周,过早运动可能诱发脾破裂,死亡率约1% - 2%。

远离“接吻病”,全人群防护攻略大揭秘!

日常要阻断传播链,不与急性期患者共用餐具、剃须刀等,情侣一方有咽痛、发热症状时暂停接吻,家长别口对口喂婴幼儿。感染者单独用牙刷,餐具煮沸消毒,接触者注意手卫生。均衡营养、规律作息能强化免疫力,感染后要补充蛋白质。急性期要每日记录体温,出现胸痛、剧烈头痛等症状要急诊。感染后2个月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B超监测脾脏体积,肝功能异常者停用肝损伤药物。免疫缺陷者感染后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EBV感染,要提前告知医生病史;孕妇感染可能增加流产风险,孕期不明发热要做EBV - DNA检测。 公众要警惕EB病毒唾液传播风险,青少年持续发热超5天且伴淋巴结肿大时,应优先筛查EBV抗体。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建议!早期识别CLL症状,与疾病“和平共处”!建议!早期识别CLL症状,与疾病“和平共处”!
  • 20岁男子患“接吻病”,EB病毒究竟该如何防范?20岁男子患“接吻病”,EB病毒究竟该如何防范?
  • 频繁亲吻致宝宝染病!如何远离“亲吻病”?频繁亲吻致宝宝染病!如何远离“亲吻病”?
  • 59岁大叔救助野猫染病,猫抓病防范攻略请收好!59岁大叔救助野猫染病,猫抓病防范攻略请收好!
  • 年轻职场人注意!养成好习惯预防霍奇金淋巴瘤年轻职场人注意!养成好习惯预防霍奇金淋巴瘤
  • 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普通人跑马拉松赛前赛后这些事必须知道
  • 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基因和营养究竟谁对身高影响更大
  • 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30岁却有60岁的骨头,年轻人警惕骨质疏松
  • 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向佐摸鼻梁动作被模仿,医生提醒有健康风险
  • 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股骨头坏死,男子案例警示
  • 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避免痛风困扰,除海鲜和酒精外需警惕的4种食物
  • 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英国自行车传奇患前列腺癌,这些知识要知道
  • 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女子掰开降压药致昏迷,这些药别乱掰开吃
  • 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带状疱疹痛在慢性病患者中多发,疫苗接种率高不高
  • 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预防心律失常看过来:多方面入手很关键!
  • 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秋雨湿寒易致病,这些防护方法你得知道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