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耳霉病Conidiobolomycosis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编码1F26

关键词

索引词Conidiobolomycosis、耳霉病、耳霉虫霉病、鼻虫霉菌病
同义词Rhinoentomophthoromycosis、Entomophthoromycosis conidiobolae
缩写ENTM
别名鼻虫霉菌感染、冠状耳霉病、异孢耳霉病

耳霉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原学检测阳性
      • 通过真菌培养从耳道分泌物或其他组织标本中分离出冠状耳霉(Conidiobolus coronatus)或异孢耳霉(Conidiobolus incongruus)。
      • 显微镜检查发现典型的分隔菌丝和孢子。
  2.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局部症状:鼻塞、鼻溢液、面部肿胀、皮肤红斑、结节或息肉形成。
      • 全身症状:少数情况下,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特别是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
    • 体征
      • 鼻腔内可见肿块或息肉,触之坚实。
      • 面部畸形,长期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面部毁容。
    • 流行病学史
      • 居住或工作在热带雨林环境中,特别是高湿度地区。
      • 从事户外工作的健康个体。
      • 有昆虫叮咬或轻微皮肤创伤史。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病原学证据,需同时满足以下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鼻塞+面部肿胀/结节)。
      • 影像学检查显示外耳道和中耳结构改变,符合耳霉病特征。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

    • CT或MRI
      • 异常意义:显示外耳道和中耳结构改变,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程度。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软组织肿块、骨质侵蚀、鼻窦炎等。
  2. 显微镜检查

    • 直接镜检
      • 异常意义:取样镜检下可见典型的分隔菌丝形态,支持早期诊断。
  3. 病理学检查

    • 组织活检
      • 异常意义:病理切片中可见真菌菌丝和孢子,结合特殊染色(如PAS染色)可进一步确认。
  4. 临床鉴别检查

    • 过敏性鼻炎
      • 判断逻辑:排除过敏性鼻炎,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 其他真菌感染
      • 判断逻辑:排除其他真菌感染(如曲霉菌、念珠菌),通过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5. 流行病学调查

    • 暴露史追溯
      • 判断逻辑:明确可疑环境接触史(如热带雨林地区生活或工作),增强诊断指向性。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病原学检查

    • 真菌培养阳性:直接确诊耳霉病。
    • 显微镜检查阳性:直接镜检发现典型的分隔菌丝和孢子,支持早期或培养阴性病例的诊断。
  2. 炎症标志物

    • C反应蛋白(CRP)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但非特异性。
    • 血沉(ESR)升高: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标志,需结合其他指标。
  3. 血液检查

    •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提示炎症反应,但不具特异性。
    •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在某些病例中可能观察到,提示过敏或寄生虫感染背景。
  4. 免疫学检查

    • 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 异常意义:虽然目前没有广泛使用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但在某些研究中,血清抗耳霉抗体的滴度升高可能对诊断有帮助。
  5. 微生物学检查

    • 真菌DNA检测
      • 异常意义:通过PCR技术检测耳道分泌物中的真菌DNA,有助于快速诊断。

四、总结


权威依据:《耳霉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等相关文献。

关联真菌性肠感染指向它处
条目曲霉病1F20
条目胃肠蛙粪真菌病1F21
条目芽生菌病1F22
条目念珠菌病1F23
条目着色芽生菌病1F24
条目球孢子菌病1F25
条目耳霉病1F26
条目隐球菌病1F27
条目皮肤癣菌病1F28
条目真菌性足菌肿1F29
条目组织胞浆菌病1F2A
条目洛博芽生菌病1F2B
条目毛霉病1F2C
条目非皮肤癣菌性浅部皮肤真菌病1F2D
条目副球孢子菌病1F2E
条目暗色丝孢霉病1F2F
条目肺孢子虫病1F2G
条目赛多孢子菌病1F2H
条目孢子丝菌病1F2J
条目篮状菌病1F2K
条目伊蒙菌病1F2L
条目胎儿或新生儿真菌感染KA63
条目其他特指的真菌病1F2Y
条目未特指的真菌病1F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