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一些省份的艾滋病感染者称接到了诈骗电话,诈骗者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给感染者发放补助为名,骗取手续费,感染者怀疑个人信息遭泄露。昨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已经报案,将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尽快破案。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感染者受骗。诈骗人员自称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会给发放补助。随后,诈骗人员要求感染者提供身份证号和银行卡信息,转而以领取补助需要银行转账为由要求感染者去银行ATM机操作,随后,询问感染者卡内余额并遥控感染者操作,让其选择英文界面进行转账,进而盗转受害者的卡内资金。这些诈骗人员能够掌握到感染者的真实姓名,身份证,联系方式,户籍信息,确诊时间,随访的医院或区县疾控等信息。对此,不少感染者表示担心,认为自己的个人隐私极有可能遭到泄露。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第一、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和异性之间的性接触。
第二、血液传播:
1、输入了污染的HIV的血液和血液样品;
2、静脉药瘾者共用受HIV污染的、未消毒的针头及注射器;
3、与感染者共其他医疗器戒、生活用品(如牙刷或剃刀)也可能经破损处传染,但已经非常罕见;
4、注射器和针头消毒不彻底或者不消毒,特别是儿童预防注射未做到一人一针一管,危险更大;口腔科器械、接生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刺治疗用针消毒不严密或不消毒;理发、美容(如绣眉和穿耳)、纹身等用的刀具和针具,浴室的不消毒修脚刀等。
5、输入未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供血者的血和血液样品、以及类似情形下的骨髓或器官移植,救护流血伤员的救护者本身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等等。
第三、母婴传播:也称为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母亲在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不久将HIV传染给了胎儿,可以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特可以通过哺乳传染。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接触,尤其是同性恋和静脉注射毒品而传染,其次为治疗性输出和注射血液制品,分娩和哺乳也会导致传染,唾液,泪水汗液或者尿液中也可能发现病毒,但喊病毒很少,基本不会传染,网上传的蚊子传播艾滋病的可能性几乎可能性没有。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
1、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确诊为艾滋病,企图以否认的心理方式来达到心理平衡,怀疑医生诊断错误或检查错误。并会去不同医院就诊,希望误诊被证实。
2、愤怒发泄期 度过了否认期,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常会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一旦证实了艾滋病的诊断,患者会立即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有无限的愤怒和不平,有被生活遗弃、被命运捉弄的感觉,表现悲愤、烦躁、拒绝治疗,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如常借故各种理由表现出愤怒和嫉妒,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事事感到不如意、不顺眼,怕被周围人遗弃。表现这些心理的行为如:大声喧哗,百般抱怨,无理取闹,这种情绪持续不定,会消耗患者战胜疾病与正常生活的精力。
3、合作协议期 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协议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又能顺从地接受治疗并希望医务人员能替他保密,要求得到舒适周到的治疗和护理,希望能延缓死亡的时间。
4、悲伤忧郁期当患者在治疗或休养过程中,想到自已还未完成的工作和事业,想到亲人及子女的生活、前途和家中的一切而自己又不能顾及时,便会从内心深处产生难以言状的痛楚和悲伤。再加上疼痛的折磨,则进一步转化为绝望,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旦产生了这种心理之后,就可能采取各种手段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
5、接受升华期也有许多艾滋病患者虽有多种心理矛盾,但最终能认识到现实是无法改变的,惧怕死亡是无用的,而能以平静的心情面对现实,生活得更充实更有价值,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把消极的心理转为积极的效应,以使心理通过代偿来达到平衡。此期患者对自身疾病关注不会太多,而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有限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