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31岁的吴先生因长期把可乐当水喝,全身关节长满痛风石,右脚痛风石破溃引发坏死性筋膜炎,险些导致截肢。经27天治疗,他才脱离危险,这一事件引发了大家对高糖饮食危害和痛风防治的关注。
高糖饮食是如何催生痛风石的?
高糖饮食与痛风石形成有着紧密的病理联系。可乐中的果葡糖浆经肝脏代谢会产生尿酸,吴先生每日喝3罐可乐(约150g糖),可使血尿酸升高约1 - 2mg/dL。长期积累后,尿酸超过饱和浓度,就会形成尿酸盐结晶。这些结晶会在关节滑膜、肌腱等处聚集,形成痛风石。吴先生右脚的痛风石体积大到压迫骨质。他在11年病程中未控制尿酸(男性尿酸正常值<420μmol/L),导致结晶持续沉积,最终痛风石突破皮肤屏障引发破溃。依据2025年《中华风湿病学》痛风分期标准,他已进入IV期严重阶段。此外,高糖饮食加剧胰岛素抵抗,他BMI达28.5,属于肥胖,还合并脂肪肝与轻度糖尿病,加速了关节病变进程。
痛风石破溃为何会致命?
痛风石破溃后,会带来致命风险。以坏死性筋膜炎(NF)为例,痛风石破溃形成开放性创面,皮肤屏障被破坏,厌氧菌如A型链球菌会侵入。NF以筋膜层快速坏死为特征,吴先生右脚伤口48小时内蔓延面积达8×10cm。毒素释放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他入院时体温达40.2℃,白细胞计数24×10⁹/L,血氧饱和度降至85%,符合NF的严重特征。NF病死率高达30% - 40%,若未及时清创,感染会沿筋膜扩散至全身。吴先生术中趾骨外露,需切除感染组织达骨膜层,好在黄金24小时内手术干预才得以幸存。这警示大家,痛风石破溃伤口绝非普通皮肤破损,需立即停用止痛药,采用抗生素 + 手术 + 降尿酸三联疗法。
高尿酸血症如何全周期防治?
不同风险人群可采取以下干预策略:
- 急性发作期管理:药物上,可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控制疼痛,秋水仙碱抑制炎症,像吴先生因NF合并感染需加用三代头孢,用药请遵医嘱。生活上,要绝对禁酒,每日饮水>3000ml促进尿酸排泄,急性期关节制动避免破溃。
- 长期降尿酸治疗:目标是将尿酸长期控制<300μmol/L(有痛风石时标准),联合使用别嘌醇抑制尿酸生成 + 苯溴马隆促进排泄,治疗至少持续2 - 5年,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及肾功能,别嘌醇需警惕HLA - B*5801基因筛查,用药请遵医嘱。
- 饮食结构调整方案:禁止含糖饮料(1罐可乐≈35g糖),每日糖摄入<25g;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推荐低脂乳制品、蔬菜(尤其芹菜、西兰花)。可使用APP建立饮食日记,记录每日嘌呤与糖分摄入,像吴先生需将每日热量摄入从3500kcal降至2200kcal。
- 高危人群筛查建议:40岁以上男性、肥胖人群、家族痛风史者需每年检测血尿酸;青少年若出现反复关节肿痛应立即排查代谢异常。社区卫生中心可开展“可乐换水”行动,对高糖饮料消费群体进行代谢指标监测。 吴先生的案例警示我们,高糖饮食危害大,全周期干预可避免多数痛风严重并发症,大家要养成健康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