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苏南通通州区疾控中心通报一起霍乱确诊病例,77 岁独居老人因长期饮用未经处理的井水、有不良卫生习惯而感染。周边二甲农贸市场存在环境管理漏洞,成可疑污染源。患者经治疗基本康复,农贸市场封闭消杀并改造,密切接触者无新增病例,事件引发公众对霍乱传播及农村饮水安全的关注。
霍乱咋传播?与南通事件有啥关联?
霍乱弧菌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患者或带菌者排泄物污染水源或食物,人吃进去就可能感染。此次事件中,老人饮用被污水污染的井水,直接接触了病原体。农贸市场下水道系统可能没密封好,污水渗漏导致土壤和井水被污染,形成“污染源→水源→人体”的传播闭环。 夏秋季高温潮湿,利于霍乱弧菌存活,南通 9 月正处肠道传染病高发期,老人免疫力低,更易中招。而且独居老人卫生意识薄弱、缺乏监督,是农村高风险群体。据南通疾控监测,2025 年 1 - 8 月全市腹泻病例中,农村地区占比达 68%,其中 23%与自备水源使用相关,这也佐证了此次事件并非偶然。
不当用井水危害大,如何防范?
使用井水有三大风险行为。一是未处理直接饮用,霍乱弧菌在常温下能存活数日,但 100℃煮沸 3 分钟就会被灭活,所以喝井水前一定要处理。二是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像老人把洗漱、厨余污水倒在井边,仅 3 米的距离就形成了“污水 - 土壤 - 地下水”污染链。三是储水容器污染,储水桶若不常清洁或加盖,可能被昆虫、飞沫二次污染。 对于农村自备水源,日常防护要做到:井水使用前煮沸至少 3 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每升水加 1 - 3ml 漂白剂)静置 30 分钟;安装简易砂滤装置,定期清理井壁与井台周边杂草垃圾。应急措施是:发现腹泻症状后立即禁饮生水,用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戴手套处理排泄物。
农贸市场环境咋治理?公共卫生体系咋优化?
本次事件暴露出农贸市场环境管理存在缺陷。下水道系统老化,排水沟没做防渗处理,雨污混流让病原体扩散到周边土壤;垃圾处理不规范,没密闭垃圾收集点,厨余垃圾和生活污水混放,吸引苍蝇等传播媒介;日常消杀频率不足,仅疫情发生后才高强度消杀,平时靠商户自行清洁,缺乏专业指导。 系统性改进方案包括硬件改造和制度强化。硬件上,改造下水道为封闭式管道,增设防鼠网与化粪池,确保污水达标排放;给农村自备水源井加装井盖与防护栏,和排污区保持至少 10 米间距。制度上,推行农贸市场“网格化”管理,每周由第三方机构检测水质与环境微生物指标;把农村饮用水安全纳入基层公共卫生考核,对独居老人实施“季度入户卫生评估”。 南通霍乱病例警示我们,防控肠道传染病需个人、环境、管理协同,升级设施、摒弃误区,筑牢防控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