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中科院新成果,CyberSense如何破解脑机接口难题?

作者:张熙
2025-05-26 11:05:01阅读时长2分钟677字
中科院新成果,CyberSense如何破解脑机接口难题?
神经科神经系统疾病脑机接口柔性微电极CyberSense帕金森病癫痫瘫痪患者精准植入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神经科学研究实验动物临床医学神经信号采集病变区域定位

内容摘要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成功研发CyberSense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该技术在帕金森病和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未来有望改善瘫痪患者生活质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自主研发的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CyberSense成功通过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验收,这一成果在脑科学研究领域激起千层浪,标志着我国在此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脑机接口新难题,如何破解?

脑机接口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前沿科技,其核心是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的直接信息交互。传统刚性电极在植入大脑过程中,容易对柔软组织造成损伤,严重限制了技术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中科院自动化所科研团队研发出CyberSense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

CyberSense:机器人中的"神针手"

该设备通过先进控制算法和机械设计,实现了比头发丝更细的柔性微电极精准植入。系统可兼容多种类型电极,并针对啮齿类、非人灵长类等实验动物进行定制化调整。研发团队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使系统能在复杂环境下完成高精度植入操作。

技术落地,谁将受益?

在神经科学研究方面,该技术为探索大脑奥秘提供了新工具。临床医学领域,其在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展现出应用潜力,通过精准定位病变区域提升治疗效果。对于瘫痪患者,未来或能通过意念控制外部设备改善生活能力。

数据说话,实力见证

项目数据显示,使用该设备后实验动物脑组织损伤率显著降低,神经信号采集质量提升约40%。在猕猴等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中,成功实现了1024通道柔性电极阵列的稳定植入,持续工作时长突破6个月。

未来可期,脑机接口大发展

专家指出,该技术突破将推动脑机接口向医疗应用场景拓展,包括精神疾病监测、神经康复训练等领域。随着材料科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未来有望实现更安全、更稳定的人体临床应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揭秘蝙蝠独特抗病毒机制,能给人类带来啥启示?
中国基因编辑技术如何突破重型β-地中海贫血症治疗困境?
张文宏团队新方案为何能将结核疗程从数月缩至一月?
基于精子温控开关,新型男性避孕药离实用还有多远?
医学创新疗法频出,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
2025年AI医疗革新成果与挑战有哪些?
藿香正气液除了解暑,在驱虫抗癌上还有啥惊喜?
国产新冠药突破:5天降病毒90%,降重症率60%!
梨形身材有健康优势,真能在健康管理上躺赢吗?
投入超10亿!安瑞克芬2030年全球销售额或破50亿!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