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在2024年9月发布的iOS 18系统中,推出了“车辆运动提示”功能,旨在缓解乘车时的晕车症状。该功能通过屏幕边缘的动态动画点,为用户提供车辆运动的视觉参考。不过,这一功能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不同评价,它到底效果如何?一起来了解下。
晕车咋回事?苹果功能能解决吗?
晕车,医学上叫晕动病,是视觉感知和内耳前庭系统、本体感受器信号不一致,让大脑“犯迷糊”,进而引发恶心、眩晕等反应。比如坐车时一直盯着手机屏幕,眼睛看到的是静止画面,但身体却感受到车辆的运动,这就会导致感官冲突。苹果的“车辆运动提示”功能,是通过动态点位模拟车辆运动轨迹,为大脑提供额外视觉参考。车辆加速时,点位向下移动,提前提示加速度变化,帮助大脑整合感官信息。不过,它只对“视觉固定导致的晕车”有效,对于路况颠簸、气味刺激或心理焦虑引发的晕车,效果就比较有限,还得结合其他预防措施。
苹果防晕车功能细节大揭秘!
该功能依靠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传感器捕捉车辆运动数据。动态点位的运动方向和车辆实际动作对应,车辆转弯时,点位反向移动。功能有“打开”和“自动”两种模式。“打开”模式会持续运行,“自动”模式仅在行驶时激活,能平衡功能效果和电池消耗。从用户反馈来看,有人觉得在长途驾驶时,观察点位能提前调整坐姿,减少眩晕感。但也有人在高速弯道或颠簸路段仍感不适,认为动画点位无法完全消除感官冲突。在地铁、船只等非直线运动场景中,点位反馈可能也不够精准。
苹果功能靠谱不?综合防晕车攻略来啦!
《实验脑研究》期刊曾验证,动态参照物可降低60%-70%的晕车症状发生率。使用苹果这一功能时,用户可进入“设置”-“辅助功能”-“动态效果”,开启“显示车辆运动提示”选项,还可搭配“勿扰模式”减少干扰。不过,传统方法也不能忽视,乘车时避免低头看手机、选择靠窗座位、注视远方等都很重要。此外,提前服用晕车药物(如茶苯海明,用药请遵医嘱)、深呼吸缓解焦虑、避免空腹或过饱乘车也能预防晕车。对于前庭功能受损者(如内耳疾病患者)或孕妇,建议优先采用药物或物理疗法,该技术手段仅作为辅助。 苹果防晕车功能是科技改善健康体验的尝试,结合传统措施和自身情况使用,才能更好防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