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40岁有1年多高血压病史的张女士,血压达160/100mmHg时,自认为药量不够,用牙咬断降压药(硝苯地平控释片)吃了大半片,不到半小时出现眼前发黑、昏迷等症状。她服用的1片相当于3片普通片剂量,咬碎等会使大剂量降压药瞬间释放致血压骤降。这警示人们高血压患者不能自行判断加量,应遵医嘱调整药量。同时,还有几类药不能轻易掰开吃,下面将详细阐述。
(一)高血压患者勿自行加药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压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例如,它可能导致心脏肥大,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风险;还可能引起脑动脉硬化,增加脑出血、脑梗死的几率;对肾脏来说,会损害肾小球功能,引发肾功能不全等。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调节机制较为复杂,药物的使用剂量是经过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血压水平、年龄、是否有并发症等综合判断后确定的。像案例中的张女士自行判断药量不足是非常危险的。有的患者看到血压偶尔升高就想增加药量,却不知道血压波动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如情绪波动、饮食过咸、缺乏运动等。而且不同的降压药作用机制不同,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低血压,这会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
患者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压,由医生根据血压控制情况来调整用药量,而不是自行增加剂量。
(二)缓释、控释制剂大多不能掰开
缓释、控释制剂是为了达到特殊的治疗效果而设计的药物剂型。以硝苯地平控释片、格列吡嗪缓释片、氨茶碱缓释片为例,它们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缓慢释放药物,在体内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
这类药物有不同的结构类型,其中骨架型和渗透泵型是比较常见的。对于骨架型的缓释、控释制剂,药物是均匀分布在骨架材料中的,如果掰开,骨架结构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渗透泵型的药物则是通过特殊的渗透压原理来控制药物释放,掰开后也会破坏其释放机制。
部分微丸型的缓释、控释制剂虽然可以掰开,但也绝对不能研碎或咀嚼。这是因为一旦研碎或咀嚼,药物的释放速度就会完全失去控制,可能会导致短时间内体内药物浓度过高,引发不良反应。比如,硝苯地平控释片如果掰开或研碎服用,可能会使血压骤降,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三)肠溶药物掰开影响药效还伤胃黏膜
肠溶药物是在药物外面包裹了一层特殊的肠溶衣,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胰酶肠溶胶囊等。这层肠溶衣的作用是使药物在胃内不溶解,而在肠道的碱性环境中才溶解吸收。
如果将肠溶药物掰开,肠溶衣就被破坏了。一方面,药物会在胃内提前释放,胃酸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从而影响药效。例如阿司匹林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容易被水解,失去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些药物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像阿司匹林本身就有一定的胃黏膜刺激性,在胃内释放会增加胃溃疡、胃出血等风险。
所以,肠溶药物必须整粒吞服,以保证药物能够按照设计的途径发挥作用,既确保药效,又保护胃黏膜。
(四)包衣药物不可掰开
包衣药物包括糖衣片、薄膜衣片和肠溶衣片等多种类型。糖衣片的外面包裹着一层糖衣,像复方甘草片就是糖衣片。糖衣的作用除了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外,还可以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防潮、避光等。薄膜衣片则是在药物表面包裹了一层薄薄的聚合物薄膜,例如维C银翘片多为薄膜衣片。
如果将糖衣片或薄膜衣片掰开,会破坏这层包裹层,使药物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药物变质或者药效降低。对于肠溶衣片,前面已经提到,掰开会影响药物的释放部位,损害药效并且可能伤害胃黏膜。
所以无论是哪种包衣药物,都应该整粒吞服,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五)口服化疗和靶向药不能掰开以免中毒
口服化疗药如环磷酰胺片、卡培他滨片、替吉奥胶囊等,以及靶向药如伊马替尼片等,它们的毒性较大。口服化疗药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发挥抗癌作用的。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决定了它们对正常细胞也有一定的损害作用,所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服用。
如果掰开或研碎,一方面,经手接触药物粉末时,药物可能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细胞毒作用。例如,环磷酰胺是一种烷化剂,接触皮肤后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红肿等反应,并且药物吸收后会对骨髓等造血器官产生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药物粉末如果接触到眼睛,会对眼睛的结膜、角膜等造成严重的损害。而且如果药物粉末被吸入肺部,会对肺组织产生毒性,引发肺部炎症等。
靶向药虽然相对化疗药对正常组织的毒性较小,但也不能掰开或研碎,因为这同样会破坏药物的剂型,影响药物的释放和吸收,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在用药过程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循医嘱,不能自行改变用药方式。像案例中的张女士因掰开降压药而导致昏迷的情况是非常危险的警示。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调整药量,还是服用特殊剂型的药物,都要谨慎对待。缓释、控释制剂、肠溶药物、包衣药物以及口服化疗和靶向药等都有各自的用药要求,这些要求是基于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以及对人体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确定的。了解这些用药禁忌,能够让我们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避免因错误用药而带来的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