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市场监管局在抽检中发现,祥鑫记食品店销售的腊肉、腊肠硼酸含量超标。该店从2024年11月起售卖未经正规采购的腊味,且无进货和销售台账,产品来源无法追溯。监管部门对其进行警告、罚款并责令整改。此事件凸显了食品安全监管与公众风险意识亟待加强的问题。
硼酸危害有多大?看完惊掉下巴!
硼酸是一种工业防腐剂,它能抑制人体细胞呼吸链功能,干扰酶的活性,长期摄入会让代谢废物在体内堆积。急性中毒方面,单次摄入1 - 3克硼酸就会引发剧烈呕吐、腹泻,5克以上可能致人死亡,而儿童体重轻,摄入0.5克就可能致命。慢性损伤更可怕,硼酸半衰期通常在12-24小时,长期积累会损害肝肾功能,诱发贫血、神经病变,还会增加患癌风险。特殊人群中,孕妇摄入可能流产,儿童误食易出现脑水肿、呼吸抑制,需紧急血液透析。此次检测显示,该店腊肠硼酸含量达0.2g/kg,远超食品安全标准(硼酸在食品中禁止添加),长期食用者体内蓄积量可能超安全值10倍以上。
商家为何铤而走险?监管漏洞在哪?
商家违法添加硼酸主要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传统腊味制作需45天自然风干,添加硼酸可将周期缩短至15天,成本降低30% - 50%,还能让产品保质期从3个月延长至6个月以上,从而延长销售周期。监管也存在不少盲区,小作坊和流动摊贩未被严格抽检,柳南区2024年仅抽检腊味产品12批次,覆盖率不足5%。而且进货台账缺失,像祥鑫记店主承认腊味从无资质农户采购,生产环境未经卫生许可。另外,硼酸检测需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仪,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常规快检设备无法精准筛查,容易漏检。
腊味安全怎么保障?这份指南请收好!
消费者可以从多方面保障腊味安全。识别与防范上,正常腊味表面有自然盐霜,含硼酸的制品表面更光滑、颜色过亮;优先选择正规超市或有SC认证的企业产品,不买散装或无生产日期的产品;自制腊味要悬挂在通风处,温度控制在10℃以下,发霉就要丢弃。应急处理方面,误食后要立即大量饮水稀释毒物,口服活性炭吸附残留,并在2小时内送医洗胃和血液净化,就医时向医生说明可能摄入硼酸,优先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及神经传导功能。社会共治也很重要,推广便携式硼酸快检设备到农贸市场,消费者可自助检测(约5元/次);建立食品安全奖励制度,对举报者给予销售额10%的现金奖励;在春节前腊味消费旺季,通过社区讲座、短视频发布“腊味安全十问”科普内容。 硼酸超标事件提醒我们,腊味制作要平衡传统工艺与食品安全,消费者要选符合标准的产品。大家选购腊味时核对检测报告,参与监督,守护餐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