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和过敏性鼻炎都是常见的鼻部不适问题,但两者的表现、发作规律还有应对方法其实差别很大。学会正确区分它们,才能及时用对办法缓解症状。
症状特征差别:一个“全身都累”,一个“鼻眼一起痒”
普通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除了鼻塞、流涕、嗓子疼、咳嗽这些鼻子和喉咙的症状,往往还会带点全身不舒服——比如发低烧(大多38℃以下)、头疼、浑身肌肉酸困,像没睡够一样提不起劲。一般症状不会超过10天就能慢慢好。
过敏性鼻炎主要是“局部闹脾气”,最典型的就是突然连续打喷涕(一次至少3个)、流清水样鼻涕、鼻子痒得想揉,还有鼻塞。更明显的是,超过八成的人会连带着眼睛难受——眼痒、流泪、眼睛发红,这种“鼻子眼睛一起痒”的情况,是区分两者的关键。症状多久能好,全看有没有碰到过敏原。
发作规律:一个“按流程来”,一个“碰了才犯”
普通感冒的发作有固定“节奏”:先是1-3天没症状但已经感染(潜伏期),然后3-7天症状最明显(比如鼻塞得厉害、喉咙疼),最后7-10天慢慢恢复。90%以上的人感冒10天内都会自己好,而且大多在季节交替(比如秋冬、春夏变天)的时候容易得,还会传染给家人朋友。
过敏性鼻炎的发作很“挑时机”:碰到花粉、尘螨、宠物毛这些过敏原,5分钟内就会犯症状,离开过敏原后30分钟左右就能缓解。比如季节性的,春秋两季花粉多的时候特别容易犯;常年性的,大多是因为家里有尘螨、发霉的东西这些一直存在的过敏原。
应对方法:感冒靠“养”,鼻炎要“防+治”
普通感冒不用急着吃药,主要靠“养”:保证每天至少8小时睡眠,多喝温水(每天1500-2000毫升),吃点好消化的粥、蔬菜或者水果补充营养。要记住,抗生素对感冒没用,乱吃反而会让细菌“变厉害”,以后再生病更难治。
过敏性鼻炎得“防在前、治在后”:平时早上可以用盐水洗鼻子(超市买的生理性海水喷鼻剂就行),定期打扫家里卫生——比如勤换床单被罩、清理空调滤网、少堆毛绒玩具;出门碰到花粉或者灰尘多的地方,戴个防护口罩;如果症状严重需要用药,一定要听医生的建议。一般轻度症状先试试洗鼻子这类不用药的方法,严重的再配合药物一起用。
科学鉴别四步法,轻松分清楚
- 记症状:连续3-5天把症状写下来——比如早上起来有没有打喷嚏、几点开始鼻塞、难受程度有没有变化。感冒的症状是“慢慢变重再慢慢好”,过敏性鼻炎是“碰到过敏原就发作,离开就缓解”,时好时坏。
- 找触发点:症状发作的时候,想想刚才是不是碰了什么——比如抱了宠物、路过花粉丛、翻了旧书?再碰一次是不是又难受了?如果是,大概率是过敏。
- 比环境:换个地方试试——比如从户外回到家里,或者从空调房走到自然通风的阳台,过敏性鼻炎在干净没过敏原的地方会舒服很多,感冒则不会有明显变化。
- 看时间:如果症状超过10天还没好,肯定不是普通感冒,要考虑过敏性鼻炎,最好去医院查过敏原。
这些情况一定要就医
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别拖着,赶紧去看医生:
- 症状超过10天还没改善;
- 一直头疼,或者脸颊两边压着疼(像鼻窦炎的感觉);
- 闻不到味道超过5天(比如咖啡香、饭香都闻不到);
- 孩子睡觉翻来覆去、打呼噜,或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 每天都得用药才能控制症状(比如天天喷药才能不鼻塞)。
要是过敏性鼻炎没好好治,可能会引发鼻息肉、睡觉打呼噜憋气这些问题,甚至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生长发育。建议平时记个“症状日记”——比如哪天犯了、碰到了什么、用了什么药,定期去复查调整治疗方案,有必要的话查一下过敏原(比如抽血或者皮肤点刺),这样才能针对性预防。
总之,普通感冒是“病毒闹的,10天能好”,过敏性鼻炎是“过敏原闹的,碰了就犯”。学会用“记症状、找触发点、比环境、看时间”这四步区分,再根据情况调整应对方式,有不对劲的情况及时就医,就能把这两种“鼻子问题”都管好,少受点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