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时候吃了蚕豆后会突然出现急性溶血的情况,这和红细胞里一种叫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简称G6PD)的酶功能异常有关。这种遗传性的酶缺陷会让红细胞的抗氧化系统天生有问题,一旦接触到某些氧化性物质,就会引发一系列反应。
红细胞的“抗氧化防线”为什么会垮掉
G6PD是红细胞里帮着维持“抗氧化小卫士”——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数量的关键酶。如果这种酶的活性低于正常值的10%,红细胞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会大幅下降。而蚕豆里的蚕豆嘧啶、异脲嘧啶等物质氧化性很强,会破坏红细胞膜的结构,还会让血红蛋白变质。
溶血反应是怎么发生的
氧化应激引发的反应主要有三个步骤:
- 氧化伤害:太多自由基会攻击红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比如带3蛋白)和脂质层,把红细胞膜弄坏;
- 血红蛋白跑出来:坏了的红细胞会被脾脏里的巨噬细胞吃掉,里面的血红蛋白会分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血红素再被分解成胆绿素;
- 尿液变深褐色:当血液里游离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能“抓”的量(大概1.5g/L),没被抓住的血红蛋白碎片会穿过肾小球进到尿液里,在酸性尿液里变成高铁血红素,就会让尿变成深褐色。
为什么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
会不会发病、反应有多严重,和几个因素有关:
- 基因差异:现在已经发现超过400种G6PD基因突变,不同突变剩下的酶活性差别很大;
- 吃的量和方式:吃蚕豆越多,反应可能越重,干蚕豆或豆制品比鲜蚕豆风险更高;
- 个人代谢不同:每个人肠道菌群分解蚕豆的能力、肾小管重吸收的功能都有差异;
- 尿液酸碱度:如果尿液pH值低于6.0(偏酸),血红蛋白的分解物更容易和尿液里的蛋白结合成沉淀物。
怎么预防和应对G6PD缺乏症
针对G6PD缺乏症,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预防策略:
一级预防:从根源上避免
- 新生儿筛查:用足跟血就能测G6PD活性,现在我国南方高发地区筛查覆盖了95%以上的宝宝;
- 饮食注意:要明确不能吃的东西,除了蚕豆和蚕豆做的食物,还要小心含有蚕豆提取物的食品添加剂;
- 远离有害物:别接触樟脑丸、某些抗疟药这些有氧化性的东西。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干预
- 基因检测:对有风险的家庭做基因分析,搞清楚突变类型和遗传方式;
- 健康教育:给准备生孩子的人讲清楚,这种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携带者的女儿都会携带这个致病基因;
- 准备应急方案:制定快速处理溶血的流程,比如什么时候需要输血、怎么监测肾功能。
三级预防:防止并发症
- 保护肾脏:急性溶血的时候要保持足够的血容量,必要时做血液净化;
- 管理贫血:定期查网织红细胞,必要时补叶酸之类的造血原料;
- 长期随访:定期查肝肾功能和铁代谢情况,防止出现继发性血色病。
现在全球不同地方的G6PD缺乏携带率差别很大,我国南方是4%-15%,东南亚是5%-30%。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是未来的治疗方向,但现在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避开诱因。只要建立从新生儿筛查到遗传咨询的完整防控体系,就能大大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