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发作这样做,3天恢复不脱水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10-28 11:13:21 - 阅读时长4分钟 - 1940字
急性胃肠炎发作时,通过肠胃休息、科学补液、合理用药及识别危险信号四步应对,系统解析饮食调整方案、补水技巧、药物选择要点及特殊人群防护措施,帮助公众建立标准化家庭护理流程并规避常见误区
急性胃肠炎呕吐处理肠胃休息补液方法止泻药使用抗菌药选择就医指征饮食禁忌居家护理儿童防护电解质平衡药物禁忌症状监测
急性胃肠炎发作这样做,3天恢复不脱水

急性胃肠炎发作时,肠胃黏膜处于“炎症状态”,脆弱又敏感,得让它“休养生息”才能更快恢复。不管是饮食、补水还是用药,都得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开误区才能少遭罪。

肠胃“休息法”:复食要慢慢来

急性胃肠炎刚发作时,先让肠胃“空一空”——症状出现后停1-2小时别吃东西,给黏膜修复的时间;之后按“流质→半流质→软质”的顺序慢慢恢复饮食:第一天喝米汤、藕粉这类“清稀”的流质,不会给肠胃添负担;第二天换成小米粥、软面条这类半流质,好消化;第三天可以试试烂饭、馒头这类软乎乎的食物。每顿只吃平时的1/3,两餐之间至少隔2小时,别让肠胃“累着”。要避开“麻烦食物”:牛奶、豆制品容易胀气,碳酸饮料、咖啡会刺激肠胃动得太快,都别碰。

水分保卫战:科学补液不“瞎喝”

呕吐会带走身体里的水和“电解质”(比如钠、钾),得赶紧补,但要“少量多次”——每10-15分钟喝50-100ml,别一下子喝太多不然又吐。首选口服补液盐(ORS),按说明书上的比例冲,别冲太浓,不然会刺激肠胃更想吐。如果手边没有,临时可以自己配:500ml温水加2.5g盐(大概半啤酒盖)、10g糖(两小勺)、1.5g氯化钾(没有的话可以省略)。小孩补液可以用冰棒或者口服补液盐冻干片,慢慢舔着吃,能控制摄入速度,避免吐。如果出现“脱水信号”(比如尿少、皮肤捏起来半天不回弹、嘴唇干得起皮),成人每小时要喝150-200ml,赶紧补。

药物选择:这些“雷区”别踩

吃药得“辨清楚”,别乱拿药吃:

  1. 吸附剂:蒙脱石散是“肠胃清洁工”,能吸走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得空腹吃(比如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而且和其他药要隔2小时,不然会影响别的药吸收。
  2. 抗生素:只有“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比如吃了变质的肉、没洗干净的菜)才有用,像诺氟沙星这类喹诺酮类药,18岁以下绝对不能用,会影响骨骼发育;用之前得先查大便,确定是细菌感染再用。
  3. 止吐药:多潘立酮能缓解“止不住的吐”,但60岁以上老人要慎用,因为可能引起心脏节律乱。 中成药也有“雷区”:藿香正气水含酒精,开车的人或对酒精过敏的别喝;如果是“便秘型”胃肠炎(拉不出来反而胀),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的中成药别吃,会加重便秘。

危险信号识别:这些情况立刻送医

这些“报警信号”一出现,别犹豫,马上送医院: ①吐了超过24小时,还意识模糊(比如不知道自己在哪、认不得家人); ②肚子一直疼,而且疼的位置固定(比如右下腹麦氏点,可能是阑尾炎); ③发烧到39℃以上,或者吃了退烧药还是退不下去; ④小孩出现“严重脱水”:囟门凹下去、眼窝深、哭的时候没眼泪、尿比平时少很多(比如半天没尿); ⑤吐的东西是黄绿色(胆汁)或者有血(比如咖啡色、红色)。 有数据显示,耽误治疗的人,并发症的风险会高2-3倍,老人、小孩、免疫力差的人(比如癌症患者、长期吃激素的人)得特别盯着,别大意。

特殊人群防护重点

特殊人群得“特殊照顾”: 孕妇吐了要查尿酮体,如果酮体阳性,得小心“妊娠期剧吐”,会引起代谢紊乱; 糖尿病人吐超过6小时,要赶紧测血糖和酮体,预防“酮症酸中毒”(一种危险的并发症); 长期吃抗凝药(比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的人,用抗生素时要查凝血功能,因为有些抗生素会影响抗凝药的效果,得调整药量。 家里护理要“防传染”:装呕吐物、粪便的容器,用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泡30分钟,再洗干净,避免病菌扩散。

常见误区破与立

这3个误区别踩,很多人都犯过:

  1. 误区:一拉肚子就吃止泻药
    错!拉肚子是身体在“排毒素”,头24小时内,除非脱水得实在受不了(比如站都站不稳),不然别吃止泻药,不然毒素留在肠胃里,会加重感染。
  2. 误区:催吐清除毒素
    错!用手抠喉咙催吐,会弄伤食管黏膜(比如吐的时候胃酸烧食管),已经吐过的人不用催,侧躺着就行,别让呕吐物呛到气管里。
  3. 误区:症状缓解即停药
    错!如果用了抗生素,得吃完整个疗程(比如医生开了5天),就算第3天不吐不拉了,也得把剩下的药吃完,不然细菌没杀干净,会产生“耐药性”,下次再感染就不好治了。

系统化管理方案

建议建立“症状记录表”,每天记一记吐的次数、有没有肚子疼/发烧、吃了药后的反应(比如有没有更吐了)。家里药箱要常备这几样: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电子体温计、医用手套。护理的人处理污染物(比如呕吐物、粪便)时,一定要戴手套和口罩,做完后用含酒精的速干手消剂擦手,别让病菌“沾”到手上。

急性胃肠炎虽常见,但处理不当可能变“大病”。核心就是让肠胃“休息好”、补水“科学”、用药“精准”、警惕“危险信号”。特殊人群多留心,避开误区,就能帮自己或家人尽快好起来。如果有“危险信号”,千万别犹豫——肠胃的“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后悔都来不及。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低钾血症别乱补锌!正确补钾方案与饮食搭配低钾血症别乱补锌!正确补钾方案与饮食搭配
  • 手腕撑地后疼痛难忍?5步科学应对指南手腕撑地后疼痛难忍?5步科学应对指南
  • 膝盖淤青别乱揉冷敷热敷消肿法膝盖淤青别乱揉冷敷热敷消肿法
  • 胳膊摔伤科学应对指南胳膊摔伤科学应对指南
  • 肚脐上方绞痛别大意!七种病因自查与家庭护理要点肚脐上方绞痛别大意!七种病因自查与家庭护理要点
  • 咳嗽别乱吃药!选对方案+科学饮食,轻松缓解不加重咳嗽别乱吃药!选对方案+科学饮食,轻松缓解不加重
  • 急性肠胃炎发作必看:分级补液+饮食禁忌缓解不适急性肠胃炎发作必看:分级补液+饮食禁忌缓解不适
  • 别让烫食硬物伤食道!嚼够20次+控温180℃防癌变别让烫食硬物伤食道!嚼够20次+控温180℃防癌变
  • 脖子变粗别慌!甲状腺自查三步法+沿海防癌关键点脖子变粗别慌!甲状腺自查三步法+沿海防癌关键点
  • 肝癌早防三步走降低风险肝癌早防三步走降低风险
  • 警惕!这些日常习惯伤食管 六步预防方法警惕!这些日常习惯伤食管 六步预防方法
  • 肺结节分型解读——科学随访降低肺癌风险肺结节分型解读——科学随访降低肺癌风险
  • 抗癌饮食关键:大蒜静置+三三原则,科学降低癌症风险抗癌饮食关键:大蒜静置+三三原则,科学降低癌症风险
  • 夜间骨痛加剧?这四个信号可能是骨肿瘤预警!夜间骨痛加剧?这四个信号可能是骨肿瘤预警!
  • 精准分型+三步早诊,乳腺癌治愈率超90%精准分型+三步早诊,乳腺癌治愈率超90%
  • 科学支持癌症家属:三步降低焦虑提升治疗40%科学支持癌症家属:三步降低焦虑提升治疗40%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