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淀粉酶是帮我们判断消化系统健不健康的一个常用检查指标。如果检查发现这个指标超出正常范围,很多人会担心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其实,淀粉酶主要由胰腺和唾液腺分泌,当身体出现某些疾病时,它会跑到血液里,指标变化能给医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据《临床生物化学杂志》最新研究,淀粉酶升高可能和12个系统的疾病有关,其中消化系统疾病占了70%以上。
胰腺发炎会让淀粉酶“漏”进血液
胰腺是分泌淀粉酶的主要器官,如果胰腺发炎,酶就会漏进血液里。比如急性胰腺炎发作时,胰腺里的腺泡细胞受损,大量淀粉酶释放出来,一般发病后6-12小时血液里的淀粉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最高。国际胰腺病学指南提醒,如果淀粉酶超过正常上限3倍,而且持续超过5天(120小时),要小心胰腺组织坏死的可能。这类患者通常会突然出现上腹部持续疼痛,还伴有恶心、呕吐,而且血脂肪酶也会一起升高,这对诊断更有针对性。
胆囊问题也会间接影响淀粉酶
胆囊和胰腺在身体里位置近、血液供应有联系,所以胆囊出问题也会影响胰腺。比如胆囊结石移动时,可能会压迫胰管,导致胰液倒流,刺激胰腺。大概30%的胆囊炎患者会有淀粉酶轻度升高(一般不到200U/L),典型表现是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按压右上腹时因为疼痛突然吸气停止),而且B超会显示胆囊壁增厚超过3mm。这种情况还常伴随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异常,形成“胆胰综合征”的典型表现。
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也会让淀粉酶升高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导致的淀粉酶升高有明显特点——双侧耳朵下面肿起来,还发烧,血清淀粉酶多是中度升高(150-300U/L)。国内数据显示,约65%的腮腺炎患者会出现这个指标异常,但一般不会有肚子痛的症状。通过检测唾液腺来源的淀粉酶同工酶能帮忙区分,如果这种同工酶占总淀粉酶的60%以上,更能确定是唾液腺的问题。
这些疾病也可能让淀粉酶升高
除了胰腺和胆囊,消化系统其他疾病也可能影响淀粉酶。比如大概20%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会有淀粉酶轻度升高(一般不到150U/L),大多是炎症扩散到腹膜的时候。胰腺肿瘤引起淀粉酶异常的约占40%,尤其是胰头癌压迫胰管的时候,通常还会有体重下降、黄疸越来越重的情况。另外要注意,约5%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可能出现“假性淀粉酶升高”,这是因为肿瘤组织分泌了异常的淀粉酶,需要通过电泳检测区分。
淀粉酶升高了该怎么查?
面对淀粉酶升高,医生一般会一步步来诊断:首先得确保检查结果准,比如有没有因为抽血时标本溶血影响结果;然后结合症状找可能的病灶,重点看有没有肚子痛、腮腺肿大这些表现;接下来做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是初筛,CT或MRI能看得更清楚;最后还要查一些特异性指标,比如脂肪酶、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一起分析。另外,动态观察淀粉酶的变化(每1-2天复查一次),对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很重要。
日常要注意这些事:建议定期查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超过11mmol/L的人,得小心胰腺炎;别暴饮暴食,少喝酒;如果反复出现淀粉酶升高,要定期随访,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如果出现急性腹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者伴随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