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检查——使用光纤管观察体内并收集活检样本——是检测食管癌的宝贵方法。但有时,内窥镜检查可能会漏诊食管癌,直到数周或数月后才被发现。
由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成员Sachin Wani医学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试图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该研究基于15,000多名新诊断为巴雷特食管的个体数据,巴雷特食管是食管腺癌唯一的癌前病变。
食管腺癌是美国最常见的食管癌类型,也更常见于男性。这是一种致命癌症,五年生存率较低,大多数患者在晚期才被诊断。
研究人员发现,医院在初次内窥镜检查中检测巴雷特食管患者癌症和异型增生——癌前异常状况——的能力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Wani是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医学系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分部的教授。他担任Katy O.和Paul M. Rady食管癌研究捐赠讲席教授,并担任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Rady食管和胃卓越中心主任。
关于该研究的论文已发表在《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上。
巴雷特食管是关键风险因素
食管癌始于食管内壁细胞发生突变并在食管内增殖,食管是将食物从口腔输送到胃的管道。美国癌症协会预计今年美国将有约22,070例新诊断的食管癌病例和约16,250例死亡。
食管腺癌起源于食管下部的腺细胞。过去几十年来,该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
"食管腺癌是致命的,尽管我们在筛查和监测方面做了所有努力,但实际上我们未能对这种癌症的流行病学产生影响。它的五年生存率很低,"Wani说。
巴雷特食管——一种与慢性胃酸反流相关的食管内壁损伤的癌前病变——是食管腺癌的关键风险因素。巴雷特食管的内窥镜检查被认为是发现癌症预警信号(如食管内壁腺细胞中的病变)的最佳方法。
但Wani的研究指出,有关巴雷特食管患者在接受筛查和监测内窥镜检查时漏诊食管腺癌和高级别异型增生的"越来越多的文献","削弱了这些做法的有效性"。
"这真正归结为一个主要问题,"Wani说。"事实是,即使患者在内窥镜筛查检查中结果为阴性,未发现任何癌症或高级别异型增生,仍可能在所谓的阴性内窥镜检查后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被诊断出癌症。这破坏了我们早期发现癌症的全部努力。"
该研究比较了通过内窥镜检查检测到的癌症和肿瘤发生率与内窥镜检查后30天至一年内未被发现的食管癌(PEEC)和食管新生物(PEEN)的情况。据信这是首个进行此类比较的大型基于人群的研究。
Wani表示,这项研究最重要的发现是,"近四分之一的食管癌在食管癌内窥镜检查结果为阴性后30至365天内被诊断"——PEEC——"并且医院在检测巴雷特食管患者食管癌或异型增生变化方面的比率存在显著差异。"
他补充说,该研究指出了"我们的能力在初次内窥镜检查中检测癌症或异型增生变化与PEEC检测之间似乎存在反比关系"。
"在结直肠癌领域已经描述了类似的关系,其中内窥镜医师的腺瘤检测率——检测癌前结肠息肉的能力——与结肠镜检查后结直肠癌之间存在反比关系是众所周知的。"
Wani表示,"未来在于进一步建立上消化道内窥镜检查的质量指标,就像我们对结肠镜检查所做的那样。"
利用国家数据集
Wani基于人群的分析利用了2006年至2020年间通过"索引"(初始)内窥镜检查在芬兰和瑞典诊断出的15,178名巴雷特食管患者的所有数据。研究数据来自几个北欧国家维护的国家健康数据注册表——Wani在之前的研究中使用过的数据集。
"这些数据在解决许多重要知识缺口方面非常有成效,因为所有患者都在同一医疗系统内接受随访,他们的随访数据被很好地记录,"Wani说。"在美国做这件事非常困难。"
在分析的15,178名巴雷特食管患者记录中,198人发展为食管癌。在该组中:
- 18%的癌症病例在首次内窥镜检查后30天内被发现。
- 22%是"漏诊"癌症(PEEC),在检查未发现癌症后30天至一年内被发现。
- 60%的癌症病例在索引内窥镜检查后一年多才被检测到,这表明即使是最好的初始筛查也可能没有检测到它们。
Wani表示,该研究显示医院在初次癌症和肿瘤发生检测率方面存在重大差异。总体而言,检测率较高的医院后来漏诊癌症的病例较少。
需要更多研究
该研究引用了可能导致漏诊癌症的几个因素,包括在巴雷特食管病例中执行内窥镜活检时缺乏对标准化"西雅图方案"的遵守、内窥镜检查期间对"巴雷特段"——受巴雷特食管影响的食管部分——检查时间不足,以及无法识别可能藏有异常组织生长的某些病变,这些异常组织生长可能导致或藏匿癌症。
在其他情况下,快速进展的癌症甚至可能无法通过最高质量的初始内窥镜检查检测到。
该研究表明,衡量医生和医疗中心在内窥镜检查中检测癌症的效果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更好的检测可能意味着更少的漏诊癌症。
Wani表示,需要更多研究来确定"理想"检测率,标准化和改进检测方法,开发培训计划帮助医生提高,并验证提高检测率是否实际上会降低PEEC和PEEN的比率。
"我们的发现强调了当患者被诊断为巴雷特食管时进行高质量内窥镜检查的重要性,包括使用最佳的内窥镜,花足够的时间检查巴雷特段,并确保我们使用结构化活检方案取样,"Wani说。
他补充说,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对巴雷特患者使用这些方法。"我们非常自豪能为患者进行高质量检查,"他说,并补充说Rady中心"正在解决与改进筛查策略相关的几个知识缺口。"
来自芬兰和瑞典的几位研究人员参与了这项研究,包括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和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的Jesper Lagergren医学博士、哲学博士。
"我想感谢Lagergren所具有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合作精神,大西洋彼岸的朋友们非常慷慨地分享了他们的数据库,"Wani说。
更多信息:Sachin Wani等,基于人群队列研究中的肿瘤发生检测率与内窥镜检查后食管腺癌和肿瘤发生风险,《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2025)。DOI: 10.1016/j.cgh.2025.07.020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