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上长黄豆大小的硬块,常见在肚子、后背或脸上,大多是皮脂腺导管堵了形成的良性囊肿,不用太慌但得重视——这种情况挺常见的,主要和皮脂腺出油多、导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堵住管子有关。囊肿里装的是油脂和皮肤角质碎片,要是感染了会发红、肿、痛,得及时处理。
分阶段应对方法
没症状?先观察不用急着治
如果硬块直径不到1厘米,也不红不痛,先不用动手术,做好这几点:
- 每天用温水洗脸洗澡时,顺手摸一摸硬块有没有变大、变疼;
- 别乱抠、揉、挤压,不然容易破或者感染;
- 可以用含≤2%水杨酸的温和去角质产品,帮着疏通毛孔;
- 选适合皮肤pH值(5.0-5.5)的护肤品,别用太刺激的;
- 穿纯棉、透气的衣服,减少摩擦硬块。
发红肿疼?先控制感染
要是硬块突然发红、肿、摸起来痛,说明感染了,赶紧这么做:
- 停掉护肤品里的酒精、磨砂之类的刺激成分;
- 用冰袋裹着毛巾敷,每次10-15分钟,每2小时敷一次,能缓解肿痛;
- 赶紧去医院让医生看看炎症严不严重;
- 听医生的用外用抗生素药膏;
- 严重的可能要吃抗生素。 按医生说的治,70%以上的感染都能控制住。
这些情况得手术
如果硬块符合下面任何一条,得找皮肤科医生考虑手术:
- 超过3厘米(比乒乓球还大);
- 老是感染,肿了消消了肿;
- 长在脸上影响颜值,或者长在脖子、腋下影响活动。 现在皮肤科手术会用改良的小切口,把囊肿的“囊皮”完整去掉,复发率不到5%。有糖尿病、凝血不好的人,手术前要让医生评估风险。
平时做好5点,预防再长
- 控油脂:用含3-5%烟酰胺的控油护肤品,减少皮肤出油;
- 好好清洁:每天用氨基酸洗面奶洗两次,水温32-34℃(不烫也不凉);
- 护好皮肤屏障:用无油的保湿霜,保持皮肤的水油平衡;
- 管住嘴:少吃蛋糕、白米饭、奶茶这些升糖快的食物,不然会刺激出油;
- 调激素:别熬夜,每天动一动(比如散步、跑步),保持激素稳定。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要是有下面这些异常,别犹豫,立刻找皮肤科医生:
- 两周内硬块突然变大(比如原来1厘米,现在变1.5厘米以上);
- 硬块表面有很多红血丝,或者颜色变深、变黑;
- 手术切过的地方又长出硬块;
- 还有发烧、浑身没力气这些说不上来的不舒服。 按最新的医生指南,这些情况可能是恶变或者合并其他皮肤肿瘤的信号,得赶紧查清楚。
总的来说,这种皮脂腺囊肿大多是良性的,但要注意观察它的变化——平时做好清洁、控油和预防,有问题及时找医生,别自己乱挤乱涂药,就能避免大部分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