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是小朋友常见的耳部感染问题,夏天发病率能到15%。要是孩子出现抓耳朵、哭闹、睡不好的情况,家长得学会科学应对。接下来从为啥会得、怎么护理到什么时候要就医,给大家说清楚。
为啥会得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其实是耳道皮肤和下面组织的急性细菌感染,常见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像游泳后耳朵里积水、掏耳朵太勤把皮肤弄破了,都是主要原因。要是炎症扩散到耳朵周围的淋巴,可能会出现耳后红肿的情况。
家庭护理怎么做?
- 耳道清洁别乱掏
千万别用棉签之类的工具掏耳朵,不然会加重皮肤损伤。可以用无菌棉球蘸点温水,轻轻擦外耳道能看到的地方就行。其实耳道自己能清理85%的分泌物,掏得太勤反而会破坏正常的菌群。 - 防水技巧要记牢
洗澡的时候,用涂了凡士林的棉球塞住耳朵口;游泳之后,侧着头单脚跳,把耳朵里的水排出来。有试验说,这种方法比电子干燥器干燥得快40%,还不会烫到耳朵。 - 热敷能缓解不适
用40℃左右的温毛巾敷耳朵,每次10分钟,一天3-4次。敷之前一定要试温度(比如用手腕内侧试),别烫着孩子。研究发现,热敷比冷敷更能减轻炎症。
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有下面任一情况,马上带孩子去耳鼻喉科:
- 剧烈耳痛超过6小时都没缓解;
- 耳朵里流出脓性的分泌物;
- 孩子说听不清,或者听力检查显示传导性听力下降;
- 发烧超过39℃;
- 耳后红肿的地方超过2厘米大。
医生会用耳镜看看鼓膜有没有问题,必要时会做细菌培养。要是半年内犯了3次以上,得检查有没有糖尿病、免疫功能不好之类的基础病(2023年的指南这么强调)。
怎么预防再复发?
- 用不含药物的耳道干燥剂;
- 别和别人共用游泳耳塞、耳勺之类的个人物品;
- 洗澡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减少耳朵进水的机会;
- 定期剪孩子的指甲,避免抓伤耳朵;
- 每季度带孩子去耳科做次专业检查。
还有个重要提醒:耳道冲洗得让专业医生来操作,自己乱冲可能会戳破鼓膜。建议家长给孩子建个耳健康档案,定期监测听力发育。
总之,儿童外耳道炎是夏天的常见病,家长只要注意保持孩子耳道干燥、别乱掏耳朵,就能减少发病风险。要是孩子出现异常症状,先做好家庭护理,一旦有紧急情况赶紧就医。平时做好预防,就能让孩子的耳朵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