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腹泻别大意,急性胃肠炎应对全攻略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10-23 13:12:03 - 阅读时长3分钟 - 1063字
详解急性胃肠炎的识别要点与科学应对策略,涵盖症状识别、补液技巧、用药原则及就医指征,帮助读者掌握家庭护理核心方法并避免常见误区。
急性胃肠炎腹泻发热抗生素蒙脱石散补液疗法饮食管理电解质平衡症状监测就医指征
发烧腹泻别大意,急性胃肠炎应对全攻略

夏日聚餐后突然高烧、拉肚子?说不定是急性胃肠炎找上你了!这种由病原体入侵引发的肠道疾病每年影响很多人,但只要科学应对,大部分人都能顺利好起来。接下来从几个方面聊聊怎么处理。

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特征

急性胃肠炎主要是“病从口入”——生吃海鲜、没煮熟的肉,或者喝了被污染的水,都可能带致病菌(比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这些病菌进了肠道会引发免疫反应,典型表现就是突然发烧、恶心呕吐、拉肚子,还伴着肚子绞痛;严重的话会脱水,比如口干、眼睛凹下去、尿变少。

家庭护理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补够水和电解质
腹泻加发烧会让身体快速流失水分和电解质,得少量多次喝含电解质的液体——比如买口服补液盐,或者自己调(500毫升温水加半茶匙盐、6茶匙糖),但比例一定要准。甜饮料反而会加重拉肚子,别喝。

第二道防线:调整饮食
急性期试试“BRAT”饮食(香蕉、米饭、苹果泥、烤面包)——香蕉补钾,米饭是好消化的碳水,苹果泥有果胶,烤面包能帮着吸收水分。等症状轻了,再慢慢加蒸南瓜、土豆泥这类低纤维食物;高脂、高纤维的东西会给肠道添负担,先别吃。

第三道防线:合理用药
有些药物能吸附肠道毒素、形成保护层(比如蒙脱石散),但如果和抗生素一起用,得间隔2小时以上;缓解肠痉挛的解痉药可能会有口干的副作用;退烧药尽量选对乙酰氨基酚,别用可能刺激肠胃的布洛芬——但不管用什么药,都得听医生的。

抗生素别乱用

不是所有拉肚子都要用抗生素!只有大便检查发现有白细胞或隐血阳性时,才可能需要用。其实80%的急性胃肠炎是病毒引起的,乱开抗生素会破坏肠道里的正常菌群,还会让病菌变“耐药”,以后再用就不管用了。

这些危险信号要警惕

要是出现这些情况,得赶紧去医院:烧到39℃以上一直不退、6小时没尿、意识模糊、拉血便,或者吐得太厉害根本吃不了东西。老人和小孩要更注意——宝宝囟门凹下去、哭没有眼泪,老人皮肤弹性差,这些都是脱水的表现,马上送医!

平时怎么防?

平时要注意手卫生,生熟菜板、刀具分开用,海鲜贝类一定要煮透。外面吃饭选卫生评级高的店,水果最好削皮吃。家里有可疑变质的食物,直接扔了别心疼。有慢性胃病、怀孕的人,或者免疫力差的人,要是出现症状,48小时内赶紧去看医生。在家观察的时候,记清楚拉了多少次、大便是什么样的,给医生看能帮着诊断。

总的来说,急性胃肠炎虽然常见,但只要注意“防”(平时讲卫生)、“治”(科学护理、不乱用药)、“察”(警惕危险信号),大部分人都能很快恢复。要是症状重或者是老人、小孩、孕妇这类特殊人群,别硬扛,及时找医生才是最安全的。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肺癌患者反复发热的三大类型与科学应对方案肺癌患者反复发热的三大类型与科学应对方案
  • 胆管癌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致命风险解析胆管癌患者出现高钾血症的致命风险解析
  • 肚脐上方绞痛别大意!七种病因自查与家庭护理要点肚脐上方绞痛别大意!七种病因自查与家庭护理要点
  • 别让烫食硬物伤食道!嚼够20次+控温180℃防癌变别让烫食硬物伤食道!嚼够20次+控温180℃防癌变
  • 脖子变粗别慌!甲状腺自查三步法+沿海防癌关键点脖子变粗别慌!甲状腺自查三步法+沿海防癌关键点
  • 肝癌早防三步走降低风险肝癌早防三步走降低风险
  • 警惕!这些日常习惯伤食管 六步预防方法警惕!这些日常习惯伤食管 六步预防方法
  • 肺结节分型解读——科学随访降低肺癌风险肺结节分型解读——科学随访降低肺癌风险
  • 抗癌饮食关键:大蒜静置+三三原则,科学降低癌症风险抗癌饮食关键:大蒜静置+三三原则,科学降低癌症风险
  • 夜间骨痛加剧?这四个信号可能是骨肿瘤预警!夜间骨痛加剧?这四个信号可能是骨肿瘤预警!
  • 精准分型+三步早诊,乳腺癌治愈率超90%精准分型+三步早诊,乳腺癌治愈率超90%
  • 科学支持癌症家属:三步降低焦虑提升治疗40%科学支持癌症家属:三步降低焦虑提升治疗40%
  • 警惕舌癌:溃疡超2周需自检 控温饮食可防警惕舌癌:溃疡超2周需自检 控温饮食可防
  • 喝对咖啡降肾癌风险:科学饮用方案与最新研究喝对咖啡降肾癌风险:科学饮用方案与最新研究
  • 嗓子痒别慌!85%是咽炎,喉癌三联征需警惕嗓子痒别慌!85%是咽炎,喉癌三联征需警惕
  • 吃蒜抗癌这样做:激活大蒜素+这些人群慎吃!吃蒜抗癌这样做:激活大蒜素+这些人群慎吃!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