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了解它的典型症状和科学预防方法,能帮我们早发现身体预警、降低得病风险。
身体发出的8大求救信号
肺部感染时,身体会通过不同症状提示异常,不同年龄的人表现有差异:年轻人常突然高烧伴寒战,老人可能仅有点低烧或精神状态变差。要注意,有些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会出现“无症状低氧血症”——就是血氧饱和度已经低于安全值,但自己没觉得明显呼吸困难。
呼吸系统异常表现
- 咳嗽变化:有慢性咳嗽的人,若痰量增多或颜色改变(比如咳出铁锈色痰);
- 呼吸频率: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呼吸超过20次;
- 胸痛特点:深呼吸或咳嗽时胸口刺痛,还可能放射到肩背。
全身性反应
- 持续高烧: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的高烧;
- 神经症状:约40%患者会分不清时间、地点;
- 肠胃表现:突然没胃口、恶心,小孩还可能腹胀。
特异性体征
- 缺氧表现:嘴唇发紫,说明指尖血氧饱和度可能低于90%;
- 呼吸困难: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或肚子上方(剑突下)明显凹陷;
- 触诊异常:医生用手摸肺部时,会发现某个区域说话的震动感变强。
预防肺炎的6大科学策略
做好以下经过研究验证的方法,能明显减少肺炎发生:
疫苗接种
- 基础免疫:2岁以上人群可以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 加强防护:65岁以上老人推荐打多价肺炎疫苗,间隔5年可加强一针;
- 联合防护:每年打季节性流感疫苗,降低病毒性肺炎风险。
呼吸道防护
- 空气净化:用高效空气净化器,PM2.5浓度超过75微克/立方米时尽量少出门;
- 湿度调节:室内湿度保持40%-60%,能抑制病菌存活;
- 戴口罩:医用口罩对细菌的过滤效率能达99%以上。
提升免疫力
- 运动:每周5次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220减年龄)的60%-70%;
- 营养:合理吃含维生素C、D的食物,研究说能缩短病程;
- 睡眠:每天睡7-9小时,让免疫细胞更活跃。
呼吸道卫生
- 咳嗽礼仪:用纸巾或胳膊肘挡着咳,减少飞沫传播;
- 手卫生: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液搓手至少20秒;
- 环境消毒:定期用含氯消毒液擦门把手、开关等常碰的地方。
基础疾病管理
- 控制病情:好好治疗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
- 口腔护理:定期用抗菌漱口水,降低吸入性肺炎风险;
- 体位护理:长期卧床的人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坠积性肺炎。
环境优化
- 通风:每天开窗3次,每次超过30分钟;
- 温湿度:室温保持22-25℃,避免忽冷忽热;
- 空气消毒:用循环风消毒设备,保证空气流通。
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有些人群得肺炎的风险更高:糖尿病患者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多,慢阻肺患者复发率近一半,65岁以上老人住院后死亡率较高。建议这些高危人群定期记录肺部健康情况,比如测肺功能、血氧饱和度。
研究还发现,维生素D缺乏可能和肺炎易感性有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查指标,通过晒太阳、调整饮食维持正常水平。
总之,肺炎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能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做好日常预防,尤其是高危人群多留意,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守护好肺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