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脏心律失常档案中发现一个关于瓦氏动作的主题,现将其分享给论坛新成员和未曾了解该疗法的用户参考。
阵发性(间歇性)心房颤动是一种日益常见的心律失常。该病症可能伴随心脏病出现,也可能无明确病因,被归类为孤立性/特发性心房颤动(AF)。研究表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自主神经张力异常(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失衡)有关,这种异常会导致心房电脉冲传导减慢且不均匀。这种传导特征在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表现为所谓的P波离散度。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医学院研究人员报告称,心房颤动发作时的P波离散度(60毫秒)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7毫秒)。该临床研究纳入27名心房颤动患者和27名无心脏病史的对照者,其中48%的患者为孤立性心房颤动。所有参与者均在进行瓦氏动作(通过汞柱压力计呼气至达到35mmHg压力并维持20秒)前后接受心电图检查,患者在发作期间进行评估。
研究人员观察到对照组在瓦氏动作后P波离散度显著增加(从37毫秒增至47毫秒),而患者组的P波离散度则从60毫秒降至45毫秒,表明交感神经活动明显下降。研究结论指出瓦氏动作能使心房颤动患者的P波持续时间和离散度恢复正常,建议使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的药物可能有助于恢复窦性心律。
参考文献:Tukek, Tufan等.《瓦氏动作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的影响》. 《美国心脏病学杂志》, 2000年4月1日, 第85卷, 第896-99页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