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报警”可不是吓唬人!最近门诊碰到不少年轻人,上厕所发现内裤有血,连夜查资料越看越慌。今天就跟大家把肛门出血的事儿说清楚,别再自己吓自己。
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约90%的肛门出血都是良性问题,就像水管偶尔渗水,大多是肛肠“小零件”出了点小毛病。最常见的是痔疮——其实就是肛门里的静脉像蚯蚓一样鼓起来,排便用力的时候就容易渗血;再就是肛裂,相当于肛门皮肤裂了个小口子,就像冬天嘴唇干裂,每次排便都疼得像伤口上蹭了辣椒面。这俩加起来占了85%以上的出血情况,不用太慌。
不过得留个“小心眼”:还有5%左右的情况可能是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比如血液系统出了问题——就像人体的“凝血开关”坏了。主要有三种情况,但概率不到1%,跟中彩票差不多:第一种是血小板异常,正常血小板是150-450×10⁹/L,要是低于50×10⁹/L,轻轻蹭一下都可能出血,还会伴随皮肤青一块紫一块、牙龈老渗血,查个血常规就能发现;第二种是凝血因子缺陷,比如血友病,就像汽车少了关键零件,哪怕轻轻碰一下也会“漏血”,这种病多是男生遗传的,常有关节反复出血,但肛门也可能没原因地出血;第三种是血液系统恶性病,比如骨髓被坏细胞占了,正常血细胞造不出来,就会容易出血,还会有发烧、乏力、淋巴结肿大,查血能看到幼稚细胞。
要是出血有“三个不”就得特别警惕:出血多少跟排便用不用力没关系、按压15分钟还止不住、身上其他地方也在出血(比如牙龈、皮肤)。这时候别慌,记住“三步走”:第一步用干净纱布按住出血的地方;第二步赶紧记下来出血多久、有没有其他不舒服(比如疼不疼、有没有发烧);第三步第二天空腹去医院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和大便常规。千万千万别自己乱涂止血药,有些成分会把真实病情盖住,反而麻烦。
其实与其担心罕见病,不如先做好日常防护——每天吃够25克膳食纤维(大概3根香蕉或者1大把菠菜加1小碗燕麦),喝够1500ml水(大概3瓶矿泉水),上厕所别超过5分钟。就像养车,规律保养比过度担心更管用。
最后再强调一遍:任何持续超过24小时的出血,都要及时去专业医院找医生。医生会像侦探一样,结合出血的样子、检查结果揪出“真凶”。现在医学能搞定绝大多数出血问题,别在网上查资料吓自己,早检查早治疗才是最踏实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