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会把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比如普通感冒)和鼻炎搞混,其实它们在症状特点、病程变化、诱发原因、检查方法和治疗原则上都有明显区别,帮大家理清楚这些差异,就能更好判断和应对。
症状特征的病理生理学差异
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全身炎症反应,症状跟着病毒繁殖的规律变化:一开始腺病毒等感染会让咽部黏膜发红肿胀,先出现咽干、嗓子灼热的感觉;接着鼻腔里的分泌细胞活跃起来,流清水样鼻涕;再后来身体释放炎症物质,两边鼻子逐渐堵起来,还会全身肌肉酸痛,发烧一般在38到39℃之间。
变应性鼻炎是IgE抗体引发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症状是阵发性的:接触过敏原后15到30分钟就会打喷嚏,每次连续3到10个,跟着流很多清水样鼻涕,一天能流500到1000毫升;鼻塞是因为鼻腔里的血管扩张,时好时坏;大概40%的人还会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皮肿、眼睛发红。
病程演变的临床观察要点
普通病毒性感冒有能自己好的特点,90%的人发病后5到7天症状最严重,85%的人10天内就能完全好;但病毒会在体内持续排出14天,这段时间还会传染别人。
鼻炎的病程有不一样的特点:季节性过敏的人,症状持续时间和花粉传播的时间一致;常年过敏的人,症状时轻时重;慢性鼻炎的人,症状会周期性加重,如果一年发作4次以上,每次持续2个月以上,要小心鼻子结构有问题。
诱发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
呼吸道病毒感染有季节性高发的特点,冬春季发病率占全年的70%;密切接触的传染率有65%,在密闭空间里通过空气传播的风险会增加3倍;免疫力差的人,一年发病次数比健康人多2到3次。
过敏性鼻炎的过敏原跟地区有关,北方以蒿属花粉为主,南方多是尘螨过敏;研究发现,室内尘螨浓度超过2微克/克就可能引发症状。非过敏性鼻炎里,35%是血管运动性鼻炎,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症状监测与辅助鉴别方法
记症状日记要写清楚发作时间、持续多久、严重程度(轻度不影响生活,中度有点影响活动,重度完全没法活动)还有伴随症状;做环境测试可以用双盲法,就是患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换个新环境,看症状有没有变化。
前鼻镜检查能辅助区分:感冒的人鼻黏膜整个发红,鼻甲肿起来;过敏性鼻炎的人下鼻甲有“隧道征”,黏膜发白。实验室检查方面,鼻分泌物里嗜酸性粒细胞超过5%可能是过敏,血清sIgE检测的准确性有90%。
规范治疗与就医决策标准
如果有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单边鼻子堵超过14天,嗅觉减退超过10天,头痛持续72小时以上还有神经方面的症状(比如手脚麻、头晕),小孩睡觉不好影响白天活动。需要做影像检查的情况包括:症状持续12周以上怀疑鼻子结构有问题,或者吃药没用。
治疗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轻度、偶尔发作的症状首选洗鼻子;中重度、持续发作的要联合用糖皮质激素鼻喷剂。研究证明,规范用鼻喷激素3个月,82%的人症状会明显好转。物理治疗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有效率是78%到85%。所有治疗都要在耳鼻喉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总之,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炎虽然都有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从症状特点、持续时间、诱发原因到检查结果都不一样。大家可以通过记症状日记、观察环境影响初步区分,有异常及时找专科医生。规范治疗才能有效缓解症状,避免更严重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