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不少人连续工作3小时后就会一直犯困,这可能和血液变“稠”有关。当血脂异常时,血液黏稠度会升高,影响脑部的微循环供血——负责保持警觉的大脑前额叶皮层对氧气供应特别敏感,一旦供氧不足,就容易触发生理性疲劳,让人提不起精神。
科学饮食:让血液“变稀”的三个关键
- 调整脂肪结构:每天吃的饱和脂肪酸(比如动物油、肥肉里的脂肪)占总热量的比例别超过10%,多吃深海鱼(比如三文鱼、鳕鱼)、坚果(比如核桃、杏仁)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研究发现,坚持吃6周ω-3脂肪酸,能让不好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12%-15%。
- 补充膳食纤维:每天要吃够25-30克膳食纤维,推荐羽衣甘蓝、奇亚籽这类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食物——它们能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大概能减30%左右。
- 喝对水:早上起床空腹喝300毫升水,工作时每小时喝150毫升含电解质的水(比如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但别选含糖的)。有研究显示,血液里的水分每多1%,血液黏稠度可能就会降低7%左右。
办公时每小时动一动:促进血液循环的简单运动
每小时做一组“3分钟循环操”
- 下肢动起来:做20次徒手深蹲、15次开合跳,再做10次靠墙静蹲——通过下肢肌肉收缩,帮静脉血回流到心脏,避免血液瘀滞在腿部。
- 坐姿练肌力:用弹力带做“划船”(双手拉弹力带向胸前收)、肩部推举(双手举弹力带过头顶)等动作,激活上肢肌肉,带动心肺功能提升。
- 呼吸调节法:试试“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每组做5次——能快速改善脑部氧气供应,缓解犯困。
血脂异常怎么管?分三步走
- 自己先观察:记录每周犯困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再用指尖血氧仪测血氧(正常应该在95%-100%之间)。如果血氧老低于95%,或者明明没熬夜却天天困,可能提示血液供氧有问题。
- 及时找医生:如果连续3周以上白天都特别困(比如开会时忍不住睡着),或者血氧降到92%以下,建议去查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脂异常是血液变稠的常见原因。
- 先调生活方式:刚发现血脂异常时,不用急着吃药,先坚持3个月规律调整: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再配合地中海饮食(多吃蔬果、全谷物、鱼类,少红肉和油炸食品),很多人的血脂能慢慢恢复正常。
职场环境改一改:减少血液变稠的“隐形诱因”
推行“20-20-20”工作守则:每工作20分钟,起身活动20秒(比如去接杯水、伸个懒腰),做20次深呼吸。建议工位配升降桌,每天站着办公的时间占40%左右(比如上午站1小时,下午站1小时),避免久坐让血液“慢下来”。茶水间可以放无盐坚果、脱脂牛奶等健康零食,别再摆饼干、薯片——饿的时候吃这些,既能垫肚子,又不会加重血脂负担。企业还可以搞点小激励,比如对完成每周运动目标(比如每周走5次1万步)的员工,给半天弹性工时,鼓励大家主动动起来。
总的来说,职场里的“越工作越困”不是单纯的“没休息好”,很可能是血液变稠、血脂异常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在“搞鬼”。通过调整饮食(少吃饱和脂肪、多吃纤维)、每小时动一动(促进血液循环)、监测身体信号(比如血氧、疲劳频率),再配合职场环境的小改变,就能帮血液“恢复流动”,让脑部获得足够氧气,减少持续性困倦,保持更清醒的工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