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发作时,胃肠道黏膜正处在急性炎症状态,这时候如果吃了不合适的食物,会加重黏膜刺激,让恢复时间变长。有研究显示,科学的饮食调整能有效缩短症状缓解时间,而且饮食要分阶段来,不能急着“补身体”。
发病初期:先补液体,稳住电解质
刚发作时如果剧烈呕吐或腹泻,最关键的是先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比如常用的口服补液盐,它的钠钾比例符合人体需求,能有效纠正脱水;如果买不到,也可以自己调——1000毫升米汤(大概2碗)加2克盐(差不多半啤酒盖的量),温度控制在40℃左右,不太烫也不太凉,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这时候只能吃流质食物,还要遵守“三不”:不产气(别喝豆奶、碳酸饮料,会胀肚子)、不刺激(别喝咖啡、茶,含咖啡因会刺激肠道)、不增负担(别喝牛奶,高蛋白不好消化)。藕粉要先拿冷水调开,再用沸水冲,这样更容易消化吸收。
症状缓解期:慢慢过渡到半流食
当腹泻次数减少到每天3次以下时,可以从流质转到半流质,但得吃“低渣饮食”——就是残渣少的食物,每餐食物残渣控制在5克以内,减轻肠道负担。具体可以吃这些:
- 碳水类:小米粥要滤掉米渣,龙须面去掉面筋煮成稀汤;
- 蛋白质类:只吃蒸鸡蛋清(别吃蛋黄),清蒸鱼片要去皮去刺;
- 维生素类:胡萝卜煮成汤滤掉纤维,苹果蒸软做成泥(保留果胶,能收敛肠道)。
这时候脂肪要少吃,每天不超过20克(大概1勺植物油的量),因为炎症期间胆汁分泌少,吃太油可能会引发脂肪泻(拉油一样的大便)。
修复期:补回流失的营养,帮肠道恢复
进入恢复期后,得重点补回腹泻流失的钾和锌:
- 补钾:可以吃常温的香蕉泥(别吃冰的,刺激肠道)、蒸南瓜泥;
- 补锌:喝鸡肉茸粥(把鸡肉煮烂磨成茸加粥里),或者把牡蛎煮烂磨成粉冲来喝;
- 修复肠道:可以吃含益生元的低脂酸奶(不是活菌那种,避免刺激),猕猴桃要完全熟透再吃(破坏里面的草酸晶体,不会刮肠道)。
注意别补太多蛋白质,不然会加重肝肾负担。建议“1+1”吃法:每吃1勺蛋白质食物(比如鸡肉茸),就配1勺碳水(比如粥),这样营养吸收更好。
这些食物绝对不能碰!
不管哪个阶段,以下食物都要严格避开:
- 刺激性的:辣椒、芥末这类含辣椒碱的调料,还有醋酸超过5%的酸醋(比如很酸的老陈醋);
- 产气的:洋葱(含硫化物,会胀肚子)、红薯(含抗性淀粉,不好消化);
- 高渗透压的:甜饮料(比如可乐、果茶,渗透压太高会拉得更厉害)、冰淇淋(冷且甜,刺激肠道);
- 粗纤维的:芹菜茎(粗纤维超过3%,刮肠道)、没熟的水果(鞣酸不够,会刺激肠胃)。
另外,含薄荷醇的口香糖也别吃,可能会诱发肠道痉挛,恢复期完全不能碰。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饮食调整48小时后还一直在吐,或者出现脱水症状(比如一天尿量不到400毫升,大概一瓶矿泉水的量),或者大便有血(比如拉黑便、带血便),还有肚子持续绞着疼,一定要及时去医院。
记住:饮食调理只是基础,不能代替医生治疗。最好在医生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症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最后提醒大家,急性肠胃炎的饮食要“慢”,一步步来,别着急吃油腻或难消化的食物,等肠道完全恢复了再慢慢正常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