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长期感觉疲劳的人可能没意识到,约30%的持续性疲劳病例都和血红蛋白浓度异常有关。红细胞是身体的“氧气快递员”,要是它的携氧能力下降,全身组织的能量代谢就会出问题,得通过全面调整来改善。
红细胞功能异常的影响
红细胞负责给全身运输氧气,每个红细胞能装约2.8亿个氧气分子。如果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标准(男性低于130g/L,女性低于120g/L),组织得到的氧气会少15%以上。大脑对缺氧特别敏感,哪怕轻度供氧不足,也会让人注意力不集中、反应变慢。
贫血的常见类型和表现
- 缺铁性贫血(占贫血病例的60%)
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育龄女性每个月大约会流失2mg铁。植物性食物里的铁吸收率只有5%-10%,比动物肝脏这类食物的25%低很多。 - 巨幼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和叶酸一起帮助红细胞分裂,长期吃抑酸药的人里,35%会有B12吸收不好的问题。烹饪温度超过80℃,叶酸会损失70%左右。 - 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异常或接触化学物质可能让造血细胞少50%以上,还容易出现出血、感染的情况。
营养怎么补?
铁元素补充
猪肝含铁量高(每100g有22.6mg铁),搭配彩椒(每100g含200mg维生素C)能让铁的吸收率翻3倍,但不要吃太频繁;黑芝麻酱每10g含7.8mg铁,搭配全麦食物吃,补铁更稳定。
维生素B12补充
每天1个鸡蛋(蛋黄含1.1μg B12)加200ml牛奶,能满足70%的每日B12需求;素食者可以选强化营养酵母(每克含0.4μg B12),要注意冷藏保存。
叶酸补充
深绿色蔬菜比如菠菜,每100g含200μg叶酸,蒸煮比爆炒能多保留40%的叶酸活性。建议每天吃200g生的+100g熟的深绿色蔬菜。
生活方式要调整
睡好觉
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会增加3倍,试试“1-2-3睡眠法”:睡前1小时放松(比如不看手机),保证每晚有2小时深度睡眠,建立3个固定作息(比如固定上床、起床、午休时间)。
动起来
每周3次、每次4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能让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加25%,坚持6周,血红蛋白浓度能提高5-8g/L。
怎么查有没有贫血?
- 全血细胞分析
会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18项指标,要注意季节变化——冬天的血红蛋白比夏天高5-8g/L。 - 铁代谢检查
血清铁蛋白低于15μg/L说明铁储备不够,但要是有炎症,结果可能假升高。 - 维生素水平筛查
查同型半胱氨酸(正常低于15μmol/L),对B12或叶酸缺乏的诊断准确率高达92%。
如果疲劳持续超过2个月,一定要去做系统的血液检查。其实60%的早期贫血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已经有组织缺氧的风险了。只要综合调整饮食、生活方式,大部分营养性贫血3个月内就能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