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患者如果发现症状的性质或者难受程度突然变了,得警惕是不是急性发作了——其实就是原本的慢性炎症突然“闹起来”了,要结合症状变化、身体表现和医生的专业检查才能确定。
识别急性发作:这些症状要警惕
如果平时一直有的咽干、咽痒突然变严重,还出现明显的吞咽痛,甚至像刀割一样疼,说明喉咙里的炎症更厉害了。这种疼还可能往耳朵或脖子那边串,有些人还会咳得厉害,痰变多且黏。要是再加上低烧、头疼、没力气这些全身难受的情况,说明炎症可能已经“突破”了喉咙的局部防御,得赶紧重视。
医生怎么检查?看这些表现
医生用间接喉镜或者电子喉镜检查时,能看到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原本慢性期暗红色的咽部黏膜会变成鲜红色充血;咽后壁的淋巴滤泡(就是喉咙后面那些小疙瘩)会肿起来,严重的话甚至连成一片;悬雍垂(喉咙口的小肉垂)水肿下垂是很有特点的表现,同时可能还有咽侧索红肿、喉咙里分泌物变多的情况。这些检查结果得让医生结合症状一起分析,不能只看检查单下结论。
诊断要点:两个关键要记住
要确诊慢性咽炎急性发作,得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症状持续3天以上且越来越重(比如今天比昨天更疼);二是喉镜检查显示有急性炎症改变。还要和急性病毒性咽炎、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咽喉炎区分开——这些病症状像,但原因和治疗方法不同。要注意的是,症状难受程度和炎症范围不一定“匹配”:比如有些人觉得疼得要命,但喉镜看只有轻度充血,这是因为每个人对疼的敏感程度不一样,不能掉以轻心。
紧急处理:先做这些再就医
如果出现持续剧烈咽痛(比如咽口水都困难)或发烧,建议48小时内看耳鼻喉科医生。就医前可以用淡盐水(尝起来有点咸就行)漱口缓解水肿,用加湿器把空气湿度保持在40%-60%,吃温凉的流质食物(比如温粥、凉藕粉),别碰辛辣、油炸、太烫的东西。特别提醒:抗生素对病毒性炎症没用,要不要用得听医生的,别自己随便吃。
预防复发:系统化做这几点
急性发作后想少复发,得做好这些预防:首先去掉刺激源——戒烟戒酒(包括二手烟),少接触粉尘、花粉;改好用嗓习惯——别长时间大声说话,用嗓后及时休息、喝温水;空调房里用保湿喷雾或放盆水,保持喉咙湿润;多吃深海鱼(三文鱼、鳕鱼)、坚果(核桃、杏仁)这些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帮助抗炎;PM2.5超标的时候少出门,出门戴口罩;每半年做一次咽喉内窥镜检查,跟踪炎症变化。
总的来说,慢性咽炎患者要多留意症状变化,出现急性发作信号及时处理,平时坚持预防,才能减少发作次数,让喉咙更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