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黄金手段”,但并非人人都能直接做。有些特殊人群需要先评估身体状况或选择替代方法,主要涉及四类情况,同时检查前后也有标准化流程要遵循。
心血管异常者,先控风险再评估
血压持续高于180/110mmHg的患者,肠镜操作可能诱发血压剧烈波动。研究显示,未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检查中出现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显著升高。这类患者需先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把血压降下来,检查时建议配备心电监护,必要时请心内科医生一起管理。如果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比如心梗发作期),得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肠镜。
肠道急性发炎时,别着急做
感染性肠炎发作72小时内,肠壁又红又肿、特别脆弱,此时做肠镜可能戳破肠子,风险达5%-8%。还有肠系膜缺血(肠道供血不足)的患者,肠子本身就容易坏死,得先改善供血再评估能不能做。
月经期间,尽量避开
月经期间不是绝对不能做肠镜,但有两个问题:一是经血可能糊住镜头,影响病变识别;二是经期盆腔充血,做肠镜可能加重不适。如果平时痛经很厉害,建议等月经结束后再查——临床观察发现,经期做肠镜,息肉漏诊率会上升17%。
肠子结构异常的,小心并发症
做过手术肠粘连、肿瘤压迫导致肠腔狭窄(窄段超过2cm),或先天肠子畸形的人,肠镜很难通过,并发症率高达25%,比如戳破肠子或出血。可以选替代方法:CT三维重建查肿瘤性狭窄,准确率达92%;胶囊内镜(吞个小胶囊)能完整看肠道黏膜,但要注意可能卡在窄处。
不能做肠镜?这些方法能替代
如果不能做肠镜,可以选这些无创/微创方法:
- 粪便潜血试验+转铁蛋白检测:提高消化道出血检出率;
- 血清CEA肿瘤标志物:动态监测辅助肿瘤筛查;
- CT仿真肠镜:不用插管子,无创看肠道结构;
- 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查特定基因突变和甲基化,对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达90%以上。
检查前,这三步评估不能少
所有人做肠镜前都要完成三件事:
- 填健康问卷:说清楚有没有基础病、吃什么药、对什么过敏;
- 测生命体征:重点查血压、心率;
- 签知情同意书:特别要说明抗凝药(比如抗血小板药)的管理——要不要停、停多久。
如果有心肺基础病,还要加查心肺功能和凝血功能。
最后要说明的是,大部分禁忌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不能做。比如消化道大出血这种紧急情况,得权衡风险决定要不要做。所有检查方案都要因人而异,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肠功能评估,早癌筛查要结合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多因素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