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身体发出的典型“警报”,很多时候和红细胞“不够用”有关——有研究发现,约67%的缺铁性贫血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主要是因为脑组织缺氧了。
红细胞:氧气运输的“主力军”
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负责“抓”住氧气往全身送,要是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正常标准下限),脑子就容易“缺氧”。而负责平衡的前庭系统对缺氧特别敏感,脑血氧饱和度只要降5%,就可能让人觉得天旋地转。
还要注意血液的“流动状态”:贫血时血液变稀,会影响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有模型研究显示,这种变化会让前庭系统的供血波动增加23%,所以很多人蹲久了站起来头晕更厉害。
长期缺氧会“乱”了神经信号
长期缺氧还会影响多巴胺、5-羟色胺这些“神经信号分子”的代谢,导致前庭系统功能紊乱。动物实验里,缺铁的小鼠前庭核区神经元树突短了40%,这可能就是有些人头晕老不好的原因。
科学应对:从3件事做起
建议从三个层面处理:
- 记症状:把头晕发作的诱因(比如蹲久了、没吃早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比如心慌、乏力)记下来,做个“症状日记”;
- 及时查:如果出现活动后心慌、手脚发麻,要赶紧去查铁代谢四项、维生素B12等指标;
- 吃对饭:补铁时配点维生素C(比如牛肉加彩椒),铁吸收率能到15%;但茶里的单宁酸会让铁吸收少30%,别一边补铁一边喝太多茶。
这些人要特别留意
孕妇对铁的需求比平时大很多,要定期查铁蛋白;运动员要小心“运动性贫血”,剧烈运动后如果站不稳,赶紧停下休息;老年人贫血常和慢性病有关,80岁以上的人里22.8%都有贫血,得定期复查。
别踩这些“认知坑”
- 乱补铁更伤:如果是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贫血,盲目补铁可能加重神经病变;
- 食疗救不了重病:重度贫血(血红蛋白<70g/L)得用药,光靠吃饭3个月只能升5g/L左右;
- 补够时间才不复发:铁剂得吃到铁蛋白正常(一般3-6个月),不然容易反复。
确诊后要按规范治
确诊贫血后,得遵循医生指导:比如缺铁性贫血要规律补铁(一般3-6个月);巨幼细胞性贫血得同步补维生素B12和叶酸;还要找出贫血的“根”——比如慢性失血(痔疮、胃溃疡出血),得赶紧处理基础病。
总之,头晕可能是贫血的信号,关键是早发现、查清楚原因,用对方法应对。别自己乱补,也别忽视症状,科学处理才能让身体“氧”足,头晕远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