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起床突然天旋地转、恶心想吐,长时间低头工作后眼前发黑、站不稳……这些常见的头晕情况,说不定和颈椎问题有关。现代医学发现,颈椎结构异常与头晕关系密切,尤其是两种特殊类型的颈椎病要特别注意。
颈椎病引发头晕的两大“元凶”
椎动脉型:脑供血的“堵车”
颈椎如果有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穿过颈椎骨头小孔的椎动脉可能被压迫。这会让椎动脉里的血流减少,当转头或换姿势时,血流波动就会引发突然眩晕,还常伴恶心、呕吐、耳鸣。有些患者会觉得看东西晃,这和椎动脉受压导致的视觉神经信号异常有关。
交感神经型:自主神经的“乱信号”
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如果被刺激,会乱发信号。这些异常信号不仅会让人晕,还会干扰肠胃功能引发恶心,同时导致心跳变快或慢、看东西模糊等全身症状。这类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紊乱的表现,需要综合评估神经调节状态。
头晕要分清:别把颈椎问题当其他病
面对头晕,得先和三类常见问题区分开:
- 前庭系统问题:比如梅尼埃病会反复晕,还伴耳鸣、听力下降;前庭神经炎是突然持续晕,站不稳。
- 中枢神经问题:比如脑梗死会伴手脚麻木无力;脑肿瘤会有越来越重的头痛。
- 全身问题:比如低血压会在换姿势时血压骤降;贫血会有血常规异常。
要注意的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晕很“挑姿势”——转头、仰头时容易犯,躺平休息会缓解。这和梅尼埃病的反复晕、前庭神经炎的一直晕明显不一样。
颈椎头晕的“三阶应对法”
急性发作期(0-24小时)
- 赶紧躺平,保持环境安静。
- 闭着眼做深呼吸:吸4秒、憋4秒、呼6秒。
- 用凉毛巾敷额头,缓解恶心。
恢复期(24小时后)
- 找物理治疗师做颈椎牵引(力度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
- 每天做“米字操”:头部慢慢写“米”字,每次10分钟。
- 睡觉用高度合适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生理曲度。
长期预防
- 每工作1小时做“2-2-2”拉伸:抬头2次、左右转头各2次、耸肩2次。
- 电脑屏幕下沿与眼睛平齐。
- 调整睡眠姿势:侧卧时双腿弯一点,仰卧时膝盖下垫个枕头。
这些情况要立即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别耽误,赶紧去医院:
- 眩晕持续超过24小时不缓解。
- 单侧耳朵突然听不见了。
- 伴手脚麻木无力或说话含糊。
- 恶心呕吐导致口干、尿量减少(脱水症状)。
临床建议,40岁以上人群如果出现新发头晕,应常规做颈椎影像学检查。如果确诊颈椎病,除了物理治疗,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经颅磁刺激等非药物疗法改善症状。
其实,颈椎引发的头晕可防可治,关键是早识别、早调整——日常多注意颈椎姿势,出现问题及时应对,就能减少头晕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