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不少人可能遇到过这种情况:洗澡时突然发现腿上冒出好几个小紫点,不痛也不痒,但慢慢越变越多。这说不定是“皮肤紫癜”的信号——它是毛细血管出问题的表现,得引起重视。下面我们从为什么会得、怎么区分类型、怎么检查治疗,一步步说清楚。
为什么会得紫癜?
皮肤紫癜其实是微血管受损后,血液渗到皮下形成的。典型的就是直径3-10毫米的紫色小瘀斑,按一下不会褪色。根据发病原因,主要分三类:1. 血管壁本身出问题:比如过敏性紫癜,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里,引发炎症;2. 血小板不够或功能差:当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⁹/L时,就容易出血;3. 单纯性紫癜:和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常见于女性经期前后。
不同紫癜,表现不一样
过敏性紫癜:是免疫系统异常引发的全身血管炎症,典型的会有“四个表现”——腿上对称长紫癜、关节肿痛、肚子痛、肾脏受影响(比如尿里有蛋白或血),常和感染、食物过敏、吃药反应有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自身免疫引起的原发性,和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比如肝病、红斑狼疮)。出血情况和血小板数量有关,轻的是皮肤小紫点,重的会牙龈出血、鼻子出血,甚至内脏出血,最危险的是颅内出血。
单纯性紫癜:女性比男性多(大概3:1),和体内激素变化有关,常出现在月经前后,一般不会有全身不舒服。
怎么确诊紫癜?
想确诊紫癜,通常要做这些检查:1. 先看症状:医生会观察皮疹长在哪、有没有痒或痛,有没有牙龈出血、鼻子出血之类的黏膜出血;2. 抽血查指标:血常规重点看血小板数量,凝血功能查PT、APTT、纤维蛋白原,还有免疫学检查(比如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3. 进一步检查:如果血小板减少超过2周没好转,可能需要做骨髓穿刺,看看骨髓里血小板的生成情况。
得了紫癜怎么治?
治疗得“对症下药”:1. 过敏性紫癜:急性发作时要多休息,赶紧避开可疑的过敏原(比如最近吃的新食物、用的新药)。医生可能会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严重的话(比如肾受影响)可能用免疫抑制剂;2.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果血小板低于20×10⁹/L,得住院治疗。一线治疗常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要是没效果,可能用TPO受体激动剂;3. 单纯性紫癜:主要是改善血管脆性,比如补充维生素C、芦丁之类的。
平时要注意监测什么?
不管哪种紫癜,都要做好“自我监测”:最好记个“症状日记”,写清楚有没有新出的皮疹、皮疹什么时候消,出血的地方有没有变多(比如从腿上到身上),有没有发烧、关节痛、尿里带血这些情况。还要定期查血常规——刚开始每周1次,稳定后每2周1次。
要是出现这些“危险信号”,得立刻去医院:嘴里突然长血疱、肚子痛一直不好还拉黑便、头痛伴意识模糊(比如晕乎乎或说胡话)、尿常规查到红细胞管型。
皮肤紫癜不只是皮肤的问题,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信号”。第一次确诊的患者,最好做个全身影像学检查(比如腹部超声、胸部X线),排除有没有隐藏的全身问题(比如肚子里的炎症、肺部问题)。其实只要规范治疗,大多数人恢复得不错,但要注意避开会引发过敏的东西,别反复接触——比如明确对某种食物过敏,就再也别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