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弯筋疼别慌!先搞清楚为啥疼
运动时(比如冲刺跑、急转或搬重物),如果突然觉得腿后侧像被扯了一下,还钻心疼,得警惕腿后侧的腘绳肌损伤——它连接着骨盆和膝关节,负责弯曲膝盖、伸直髋关节的动作。要是运动强度太大、没热身或者肌肉累了,很容易拉伤。这时候得立刻停下,别乱揉乱按,避免加重损伤。
受伤后黄金时间怎么处理?
受伤第一时间要遵循RICE原则:
- 休息:立刻停止运动,别再让腿用力;
- 冰敷:用毛巾裹着冰袋敷在疼的地方(别直接敷皮肤),每次10-15分钟,每隔2小时敷一次,连续敷48小时;
- 加压:用弹性绷带稍微绑紧腿(别勒得血管凸起或发麻),减少肿胀;
- 抬高:把腿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比如垫个枕头),促进血液回流。
这时候千万别做这些事:别用热敷、按摩,也别擦酒精类的外用药,会让肿胀更厉害。
受伤头几天要“制动”——别做深蹲、跳跃这种让腿负重的动作,但可以多动动脚踝(勾脚、绷脚),预防小腿深静脉血栓;也能戴护膝或支具固定膝盖,帮肌肉稳定修复。
在家怎么护理?
48小时后换“热敷+放松”
受伤48小时后,肿胀慢慢消了,就能换成热敷(用热毛巾或暖水袋,温度别太烫),促进血液循环;还能用泡沫轴放松筋膜——顺着大腿后侧慢慢滚,每个部位滚30秒,别压到骨头或关节(比如膝盖窝)。
循序渐进做康复训练
- 第5-7天(疼痛减轻后):练静态拉伸——躺着把一条腿抬到30度左右,保持15秒再放下,重复10次,拉伸腿后侧肌肉;
- 第二周:加抗阻训练——用弹力带绑在脚踝上,慢慢弯曲膝盖(像“勾腿”的动作),每组10-15次,练到肌肉有点酸就行,别勉强。
出现这些情况,赶紧去医院!
如果有下面任一症状,说明损伤可能不轻,得及时找医生:
- 疼痛越来越厉害,或者休息2-3天也没好转;
- 腿没法踩地用力,或者腿上肿得发青(瘀斑);
- 摸腿后侧有“凹陷”(肌肉缺了一块)或“鼓包”(血肿);
- 受伤时听见“啪”的一声,或者明显感觉肌肉被“撕裂”了。
医生可能会用核磁共振看损伤程度,要是二级以上拉伤(肌肉部分撕裂),得定制专业康复方案。重点提醒:别乱揉活血药酒或红花油,会加重血管损伤,越揉越肿!
怎么预防腘绳肌拉伤?
做好3点,降低受伤风险:
- 运动前必做动态热身:花10分钟激活肌肉——比如高抬腿(膝盖抬到腰的位置)、后踢臀(脚跟踢到屁股),让腿后侧肌肉“热起来”;
- 加强腿后侧肌力:每周练2次——比如俯卧挺身(趴着,慢慢抬起小腿再放下)、单腿桥式(躺着,一条腿弯着踩地,抬起屁股保持5秒),平衡前后侧肌肉力量;
- 避开运动风险:肌肉累了就减强度(比如跑步换成快走),别在湿滑场地做冲刺、急转这种爆发性动作。
运动损伤恢复得慢慢来,得按“急性期止血消肿—修复期促进愈合—功能期重建力量”的步骤走。疼痛是身体的“预警灯”,及时用对方法能缩短恢复时间,还能避免变成“老伤”。如果在家护理2周还没好转,或者疼得更厉害了,赶紧去运动医学科做专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