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被划破、砸伤等开放性损伤后,如果出现持续的红肿、发热、疼痛,得警惕骨髓炎的可能。这种病治疗窗口期短,早做科学处理能大大提高保住手指的概率。以下从诊疗的整个过程来说说该怎么应对:
轻症保指治疗方案
当符合以下情况时,保住手指的可能性比较高:1. 感染范围不大,没超过3厘米,穿刺出来的液体培养显示只有一种细菌;2. 拍片子看骨头,皮质还保持70%以上的完整,没有明显的死骨;3. 全身症状轻,体温没超过38.5℃,炎症指标CRP低于50mg/L。
现在治疗会用多种方法结合:静脉用广谱抗生素控制全身感染,同时用局部持续负压引流把脓液清出来,再加上高频超声波治疗帮组织修复。有数据显示,用银离子敷料能让创面愈合快40%左右,具体得听医生安排。
重症预警与处理原则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说明病情很重,得谨慎考虑能不能保手指:1. 感染扩散到手掌,像戴了手套一样的肿胀(医学上叫“手套征”);2. CT看骨头里的小梁结构坏了一半以上;3. 查到耐药细菌,比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或者能分解多种抗生素的肠杆菌;4. 手指皮温变低,按一下指甲盖恢复红润的时间变长;5. 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不稳等脓毒症的早期表现。
最新研究发现,如果降钙素原(一种反映炎症的指标)持续超过2.0ng/ml,而且病情还在加重,拖到后面再手术风险会大大增加。这时候得先保性命,医生会在彻底清理感染组织和保留手指功能之间权衡,与其盲目要完整的外形,不如让残留的手指能正常用。
创新技术应用进展
现在有不少新技术能帮着提高治疗效果:1. 用个性化的抗生素骨水泥链珠,能让病灶处的药物浓度比传统方法高15倍;2. 有智能负压装置能感应伤口渗液量,自动调压力帮愈合;3. 打自体骨髓里的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头再生,试验显示能让骨缺损修复率提高65%;4. 快速分子检测能在6小时内找到具体致病菌,帮医生针对性治疗。
还有些人要特别注意:糖尿病患者、长期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免疫力低的人,就算症状轻也得马上就医,他们变成重症感染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很多。
功能康复关键措施
急性期控制住后,得尽早开始康复:1. 用持续被动运动仪慢慢活动关节;2. 每天做30分钟脉冲电磁场治疗帮骨头修复;3. 用逐渐增加阻力的训练恢复手的力气;4. 定期做两点辨别觉训练,帮神经恢复敏感度。
临床随访发现,规范康复6个月后,大部分患者能恢复到受伤前80%以上的手功能。建议定期拍片子、查关节活动度,留意有没有慢性感染复发的迹象。
总的来说,手指开放性损伤后要多留意红肿热痛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赶紧找医生。不管是轻症还是重症,都得跟着医生的方案来,治疗后好好做康复,才能尽可能保住手指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