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能不能坐飞机,得先做科学评估。因为飞机上的环境会对心血管系统有特殊影响,要结合心脏结构的损伤程度、心脏的代偿能力(也就是心脏能不能“扛住”额外负担),还有有没有并发症这三个方面综合判断。
三类人群的飞行风险差异
像房间隔缺损小于1厘米、没有明显血液分流的轻度心脏结构异常患者,飞行时心脏负担大概增加15%,风险和健康人差不多。中度受损的患者(比如有轻度心功能不全,NYHA II级),建议飞前做个心肺运动试验,看看身体能不能承受飞行负荷。重度患者(比如法洛四联症术后、艾森曼格综合征),在高空低氧环境下心肌需要的氧气可能比平时多40%,属于航空旅行高危人群,得重点监护。
飞行环境对心脏的特殊影响
现在客机的舱内气压大概是0.75到0.8个大气压,相当于站在1500-2500米的高山上,氧气比地面少一点。健康人在这种环境下,血液里的氧气饱和度会下降2%-4%,但重症心脏病患者可能下降8%以上,缺氧更明显。飞机起飞降落时的加速度变化,会让心脏泵出的血量波动15%-20%,如果有心脏右向左分流的患者,可能突然出现缺氧。飞超过6小时,血液会在身体里重新分布,还可能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术前术后患者的差异化管理
做过介入封堵术的患者,术后1周如果血流动力学稳定(比如血压、心跳都正常),可以坐飞机,但要带好手术记录,过安检时用得上。做过开胸手术的患者,得等3-4周,胸腔里的积液完全吸收了才能飞。装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要提前跟安检人员说清楚设备型号,防止金属探测仪影响起搏器工作。术后患者飞前最好做个6分钟步行试验,保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再出发。
5项必备登机准备措施
- 带个便携式血氧仪,每小时测一次血氧饱和度,如果低于90%,马上吸氧;
- 备点应急药,比如速效救心丸、β受体阻滞剂这些,但一定要找医生开处方;
- 带好医疗文件,比如心功能分级证明、最近3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报告;
- 穿医用加压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流不畅;
- 选航班尽量选白天的,避免晚上飞,万一有事应急响应会快些。
3类高风险禁忌情况
- 有重度肺动脉高压还合并右心衰竭的(比如NT-proBNP超过1500pg/mL);
- 最近3个月内有过心源性晕厥(心脏问题引起的晕倒)或者恶性心律失常;
- 有没闭合的大型心脏缺损,还有明显左向右分流的(比如Qp/Qs超过2.0)。
突发状况应对流程
飞行中如果出现胸痛、要晕倒的感觉,或者血氧一直下降,得马上按下面的步骤做:
- 坐成45度半卧位,减少心脏前面的压迫;
- 用飞机上的医疗设备做12导联心电图监测;
- 联系地面医疗团队远程会诊;
- 必要时申请紧急备降,用ECMO支持(一种体外生命支持设备)。
总的来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坐飞机不是绝对不行,但一定要先做科学评估,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好准备,避开高风险情况,万一途中有突发状况,及时按流程处理,才能保证飞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