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刚补完牙,盯着桌上香喷喷的饭菜咽口水却不能吃,不少家长都跟着着急——其实补牙后多久能吃饭,关键得看牙医用的修复材料是什么。目前临床常用的三大类材料,固化速度和硬度变化不一样,直接决定了“开饭时间”。
补牙材料不同,“能吃”的时间不一样
银汞合金:“慢工出细活”的老牌材料
这是用了150多年的“老伙计”,抗压能力很强(相当于能承受一辆小汽车的重量),但缺点是“慢”——得等24小时才能完全变硬。补完后要先用对侧的牙吃饭,24小时后才能正常用补的那颗牙。不过因为含金属成分,现在医院里用得越来越少了。
玻璃离子粘固粉:“带氟的小卫士”
这种材料能慢慢释放氟化物,特别适合小朋友的乳牙。补完1-2小时后可以吃点软食,但这时候材料硬度只到最终的60%左右,当天别让孩子啃苹果、胡萝卜这类需要用力嚼的食物,不然容易弄坏。
复合树脂:“速干型选手”
这是用蓝光照10秒就能固化的材料,补完半小时就能喝水,1-2小时后可以吃面条、粥这类软乎乎的食物。但要完全达到最强硬度得等24小时,这段时间别让孩子吃巧克力、年糕这类黏糊糊的东西,避免粘掉材料。
饮食恢复分“三阶”,一步步来更安全
根据材料的固化规律,饮食恢复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家长跟着做就行:
第一阶段(0-2小时):只吃温凉流质
不管用哪种材料,刚补完的牙都“很脆弱”,千万别用力咬。先给孩子喝温凉的流质食物,比如牛奶、不加糖的果汁(别选酸的,会刺激牙齿),用儿童专用软吸管,避免食物直接碰到补的地方。
第二阶段(2-24小时):软食+单侧咀嚼
可以用单侧牙嚼东西,但要遵循“三不原则”:不烫、不硬、不黏。推荐吃蒸南瓜、土豆泥、鱼肉羹这类软到不用怎么嚼的食物。注意别一直用一边咬,不然会影响小朋友的颌骨发育。
第三阶段(24小时后):循序渐进加硬度
材料基本“达标”了,可以慢慢增加食物硬度——先试试苹果片、煮软的胡萝卜,观察2-3天,如果孩子没说疼或者不舒服,再恢复正常饮食。
这些异常情况,立刻去医院!
补完牙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赶紧带孩子看牙医:
- 咬东西时有明显“硌牙”感,像嘴里有小石子;
- 补的材料裂了、碎了或者掉了;
- 牙龈周围一直肿着不消;
- 碰到冷/热的东西,牙齿突然刺痛;
- 脸肿得不对称。
最后提醒家长:小朋友补完牙后的3个月里,得密切关注材料状态——每两周自己检查一次修复部位有没有裂、有没有掉,每半年带孩子做一次专业口腔检查。平时刷牙要用儿童专用软毛牙刷,搭配含氟牙膏,每次刷够2分钟,把牙齿刷干净才能预防再蛀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