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如果经常觉得心跳得慌、手发抖、头晕站不稳,要小心可能是贫血找上门了。全球每4个人里就有1个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其中育龄女性和老年人得的最多。接下来我们就说说贫血为什么会引起这些不舒服,怎么正确识别和应对。
贫血引发异常症状的三大机制
血液里的血红蛋白是负责运氧的“小火车”,当它的浓度低于正常范围(成年男性<130g/L,女性<120g/L)时,血液运氧能力下降,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反应:
- 心脏被迫“加班”:氧气不够用,心脏得拼命跳动才能把有限的氧气送到全身。研究显示,中度贫血患者安静时的心率平均会快15-20次/分钟,所以会感觉心跳得厉害、喘不上气。
- 肌肉神经“闹缺氧”:红细胞少了,肌肉和神经得不到足够氧气,能量跟不上。运动后肌肉里的“电信号”会乱,就会手抖、手脚发麻。
- 平衡器官“罢工”:大脑耗氧量占全身20%,血红蛋白每降10g/L,脑组织供氧量可能少15%。内耳里管平衡的前庭器官最怕缺氧,一缺就会头晕、站不稳。长期贫血还可能影响前庭毛细胞修复,导致平衡功能一直不好。
贫血的主要类型与高危人群
不同原因的贫血,解决办法不一样:
- 缺铁性贫血:占全球贫血的一半,常见于月经量多的女性、长期吃素的人。身体铁储备少于30mg就会发病,多吃动物肝脏、红肉等含铁食物能补充。
- 巨幼细胞性贫血:缺维生素B12或叶酸引起,常见于完全素食者、胃切除术后的人。红细胞会变大易破裂,要补对应的营养素。
-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接触苯类物质、病毒感染是诱因,要做骨髓穿刺确诊。
-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寿命缩短到10-20天(正常120天),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病是常见原因,要做网织红细胞计数等检查区分。
需鉴别的三大相似病症
心慌手抖头晕,还要和这三种病区分:
- 甲状腺功能亢进:代谢太快,会心跳快、手抖,还怕热、多汗、体重下降。查血清TSH就能区分。
- 阵发性心律失常:房颤、室上速会突然心慌,戴动态心电图能确诊。
- 内耳性眩晕症:梅尼埃病等会头晕伴耳鸣、听力下降,要去耳鼻喉科检查。
科学应对的三大行动指南
症状持续2周以上,做好这3件事:
- 先查血常规:扎指尖血做血常规,看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初步判断有没有贫血。Hb<110g/L要查铁代谢四项。
- 分情况补营养:轻度缺铁多吃动物肝脏、红肉、黑木耳,配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促进吸收。中重度要听医生建议用铁剂,别和浓茶咖啡同服。
- 查病因是关键:育龄女性查月经过多,老年人警惕消化道肿瘤。40岁以上贫血患者要常规做胃肠镜。
网上“补血食谱”有误区,比如菠菜补铁效率只有动物肝脏的1/3,还因草酸影响吸收。别盲目食补,及时就医查清楚原因才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