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一位15岁少女妮妮因长期吃头发,胃里竟形成了重达4斤的发石。妮妮因严重腹痛、食欲不振就医,检查发现她血红蛋白仅59g/L,属于重度贫血,且月经已停止半年。胃镜检查显示,胃腔几乎被发石占据,还伴有鸡蛋大小的溃疡。手术中,医生发现她的胃被撑大到正常两倍,发石太大只能切割分块取出。术后妮妮恢复良好,体重也有所回升,家属对医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这一罕见的事件为大家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意识到有必要深入了解异食癖。
异食癖是啥?会带来啥风险?
异食癖是一种持续性摄食非营养物质的疾病,像头发、泥土等,它属于喂养和进食障碍的范畴。其中有个特殊的亚型叫“长发公主综合征”,患者会有拔发、吞食头发的强迫性行为。毛发的主要成分角蛋白很难被消化,长期吃头发,毛发就会和食物残渣缠绕在一起,再经过胃酸和肠道蠕动挤压,就形成了致密的硬块——发石。发石会越变越大,压迫胃壁,影响食物消化,还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引发溃疡,导致慢性营养不良。就像妮妮,出现了重度贫血、胃溃疡、内分泌紊乱等问题,还可能面临肠梗阻、感染、代谢异常等潜在风险,而且发石越大、病程越长,危害就越大。
妮妮的病理特征与干预时机很关键
从妮妮的病例来看,她存在多方面的病理特征。在营养代谢方面,长期吞食头发让她食物摄入减少,营养不良加剧,体重只有35公斤,BMI仅13.9,远低于同龄标准,血红蛋白59g/L,属于重度贫血。消化系统也损伤严重,发石占据胃腔90%的空间,导致胃壁扩张和溃疡,手术中还能看到胃壁有炎症反应。内分泌也受到影响,半年没来月经,这是严重营养不良导致的闭经,反映出全身性代谢紊乱。妮妮的病程长达6年,如果在小学三年级刚出现症状时就进行干预,或许就能避免发石形成和器官损伤。医生建议,如果异食行为持续超过1个月,就应该及时就医。
异食癖咋识别?咋干预?
识别异食癖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行为上,如果孩子反复拔发、藏匿头发,口腔有异味,指甲缝有毛发残留,就要引起注意。生理上,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腹痛、便秘、黑便等都可能是信号。心理方面,孩子出现焦虑、社交回避,还因这种行为被责备而隐瞒,也需要警惕。一旦发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带孩子进行医学检查,通过胃镜、血液检测评估发石位置和营养状态,排除寄生虫感染或微量元素缺乏等诱因。同时,结合心理评估和家庭环境分析,区分是生理还是心理原因导致的异食癖。治疗时,如果发石较大,需要通过内镜或手术取出,术后要禁食并逐步恢复饮食。还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减少拔发冲动,使用压力球、手腕带等替代工具。另外,要给孩子补充铁剂、维生素B12和蛋白质,纠正贫血和代谢失衡。
如何预防异食癖?
在家庭层面,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头发、衣物上是否有毛发残留,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问题不要斥责孩子,要通过家庭治疗改善亲子沟通,减轻孩子的学业和社交压力。学校和社区可以将异食癖纳入青春期健康课程,普及危害和早期信号。学校发现异常行为时,要协助联系儿童心理科或消化内科。社会也要提升对异食癖的认知,通过案例科普减少误解,消除病耻感。建议儿科体检增加“非营养物质摄食”问诊项目,尤其是针对发育迟缓或厌食的儿童。 这个案例警示大家,异食癖可能从一个小习惯演变成致命疾病,需要家庭、医疗、教育系统共同努力预防。大家如果发现类似症状,要立刻寻求专业帮助,别错过治疗的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