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每天要承受咀嚼的机械磨损和食物、饮料的化学刺激。据研究,约30%的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体磨耗,有些人还会出现冷热敏感、咬东西没力气等问题。因为牙体组织无法再生,早期干预就显得特别重要。
牙体修复技术进展
1. 复合树脂修复
流动型复合树脂适合修复浅表的牙体缺损,能封住牙本质小管,减轻牙齿敏感。新型纳米复合树脂的硬度差不多能达到牙本质的水平,但耐磨程度还是比不上天然牙釉质。这种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不高,适合短期过渡修复。
2. 嵌体修复技术
用数字化印模加上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能做出贴合度很高的嵌体。陶瓷嵌体对口腔组织友好,而且耐磨,临床观察发现五年后还有90%以上能保持好的状态。它适合后牙较大面积的缺损,能很好地恢复咀嚼功能。
3. 贴面修复方案
超薄陶瓷贴面用酸蚀粘接的方法,不用磨太多牙就能修复,既能调整牙齿形状,还能盖住牙齿变色。长期跟踪发现,只要操作规范,贴面能用十年以上。这种技术特别适合前牙的美学修复,还能解决牙齿变色的问题。
修复体维护策略
- 饮食管理:别咬太硬的东西,像坚果、冰块这类容易损伤修复体的食物,最好切碎了吃;
- 口腔清洁:用巴氏刷牙法,搭配牙线、牙间隙刷等工具,选含氟牙膏能加固牙齿;
- 夜间防护:如果有夜磨牙的习惯,建议戴定制的咬合垫,减少磨牙对修复体的磨损;
- 定期维护:每6-12个月找医生检查一次,及时处理修复体边缘漏缝之类的小问题。
修复方案选择依据
选修复方式要综合看以下几点:
- 牙齿位置:前牙优先考虑好看,后牙侧重硬度和耐用性;
- 缺损大小:浅表缺损选树脂,缺损超过牙冠一半的建议用嵌体;
- 使用频率:经常咀嚼的部位,选更耐磨的嵌体;
- 个人维护:要根据患者的口腔卫生习惯和能不能坚持维护来定方案。
要注意的是,有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的人,得等基础病稳定了再做修复。所有修复都要先保证牙周健康——就像盖房子要先打稳地基,不然修复效果没法长久。
修复后要建立定期维护的习惯,每半年到一年查一次牙周状况和修复体稳不稳定。通过医生和患者一起长期管理,能尽量延长修复体的使用时间,保持口腔功能和好看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