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突然局部肿起来,还疼得厉害,这很可能是牙周脓肿的典型信号。这种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就像口腔里的“火山喷发”,得引起足够重视。
牙周脓肿的三大致病因素
- 微生物感染
牙菌斑是主要“凶手”——牙结石堆在牙上,等于给细菌盖了“繁殖基地”,牙周袋里的厌氧菌会大量增加,它们分泌的毒素会破坏牙周的防御系统。 - 免疫功能下降
当身体免疫力变弱时,原本潜伏的细菌可能“兴风作浪”引发急性炎症。比如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没控制好,免疫力会受损,得牙周脓肿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很多。 - 医源性因素
不当的牙齿矫正可能伤了牙周组织;还有假牙边缘没封好,容易藏菌斑,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症状识别与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突然牙龈肿起来,疼得像跳着痛,碰一下患牙周围还能感觉到里面有波动感,牙周袋也会变深。 - 全身反应
有些人会连累附近的淋巴结肿起来,还发烧;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脸肿、张不开嘴。 - 影像学检查
拍X线片能看到牙槽骨有垂直方向的吸收,牙周膜间隙变宽;做龈下菌斑检测能找到特定的致病菌。
规范治疗方案
- 急性期处理
急性发作时,医生会在局部打麻药后切开脓肿把脓放出来,再用冷敷帮着消肿,这样能快速减轻疼痛。 - 牙周基础治疗
之后要做牙周基础治疗——用超声仪器刮掉牙龈下的牙石,把牙根面磨平整,彻底清除菌斑;还可以用光动力疗法帮忙缩小牙周袋。 - 药物治疗
局部用点抗菌的东西能减少菌斑;如果需要吃抗生素,得严格听医生的,轻症用常用的,重症可能要联合用药。
预防与日常管理
- 平时要做好口腔卫生,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尤其是后牙区域要重点刷;
- 定期做牙周检查,如果探针探到牙周袋超过4毫米,就得加强护理;
- 做牙齿矫正的人要定期查牙周,有问题及时调整矫正方案;
- 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查一次牙槽骨情况。
研究显示,坚持系统性的牙周维护能大大降低复发风险。如果牙龈肿了一直不好,一定要赶紧去看医生,让专业人士诊断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