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疼痛是大家常遇到的身体问题,背后可能和多个系统的异常有关。据研究,差不多45%的久坐人群都被慢性腰背痛缠过,常见原因主要有这6类:
1. 肌肉和筋膜劳损引起的疼痛
腰背部的竖脊肌、腰背筋膜这些软组织累坏了是主要原因。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腰旁边的肌肉血氧供应会减少37%(2022年《运动医学杂志》的数据)。典型的感觉是脊柱两边某一块疼,动的时候更厉害,不会串到腿上,常发生在长时间坐着上班、搬东西姿势不对的时候。
2.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了,里面的髓核凸出来压到神经。典型的是突然出现串着疼,从腰沿着坐骨神经一直到小腿外侧。40%的患者一开始会以为是肌肉拉伤(2023年《脊柱外科临床指南》的内容),咳嗽、打喷嚏这类动作会让疼得更厉害,有的还会觉得腿没力气。
3. 泌尿系统疾病
比如肾结石发作时,腰会突然剧烈绞痛,还可能想吐、恶心。30%的患者一开始会去看骨科(2021年《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的数据),查尿能看到红细胞,做影像检查能找到结石在哪,疼的位置大多在腰和肋骨交界的脊肋角那里。
4. 骨质疏松性疼痛
中老年人如果腰背痛是整片的酸,早上起来更明显,躺着能舒服点,可能是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前兆。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数据说,我国50岁以上的人里,19.2%都有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T值≤-2.5就能确诊,还常出现个子变矮的情况。
5. 神经根病变
如果屁股到小腿有烧灼样的疼,得警惕坐骨神经通路被压迫,比如梨状肌综合征就会这样。研究发现,久坐的人得这病的概率是爱运动的人的2.8倍(2020年《神经病学杂志》的数据),做直腿抬高试验时,腿抬到60°以内就疼,是这个病的典型表现。
6. 妇科疾病关联痛
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些妇科问题,可能会让下腰部位串着疼,疼的规律和月经周期有关。34%有慢性盆腔痛的患者,会牵连到腰也疼(2022年《妇产科研究》的数据),做妇科检查能摸到附件区有压痛之类的特殊情况。
分阶段应对策略
急性期(0-72小时)处理原则
尽量别扛重物,睡硬板床平躺着休息;隔一段时间敷冷敷,一次15分钟,中间歇2小时;局部用点非甾体抗炎药膏(得听医生的选合适的类型)。
亚急性期(72小时后)康复措施
换成热敷帮着活血;慢慢开始练核心肌肉(可以跟着改良的麦肯基疗法做);日常活动可以用医用护腰帮忙支撑。
危险信号识别
出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得赶紧去医院:疼了超过2周都没好;腿没力气或者感觉不对(比如麻、木);晚上疼得醒过来,睡不好觉。
长期预防方案
职业防护措施
每工作1小时,做5分钟的动态拉伸,比如拉一拉屈髋的肌肉、转一转胸椎;搬东西要会用正确姿势:抬的时候保持腰不歪,别拧着身子。
运动康复计划
练核心肌肉可以从平板支撑开始,先做30秒,每周加10秒;练腿的柔韧性,重点拉一拉腘绳肌(大腿后侧的肌肉)和小腿三头肌。
特殊人群管理
40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查一次骨密度;绝经后的女性要规律补钙剂(每天800-1200毫克)和维生素D(每天800-2000国际单位)。
腰背疼痛的原因不少,关键是早分清背后的问题,按阶段处理,平时做好预防,才能少受疼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