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是影响口腔健康的常见问题,发展过程中常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这些典型表现。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成年人里有牙周问题的人不少,早干预对保护牙周组织、维持口腔健康特别重要。
专业治疗的四个阶段
基础治疗:先清“病根”
基础治疗的核心是清除导致牙周炎的“源头”——用超声波洁牙去掉牙齿上的牙结石,再通过龈下刮治处理牙龈下方的深层菌斑。研究显示,规范做基础治疗能明显变浅牙周袋(就是牙龈和牙齿之间的缝隙),部分情况还能结合激光辅助提升效果。
药物治疗:控制炎症
如果处于急性炎症期,医生可能会用局部或全身抗菌药物来控制炎症,具体怎么用一定要听口腔科医生的指导。
手术治疗:修复受损组织
要是病情严重,比如牙齿松动得厉害,可能需要用牙周夹板把松动的牙齿固定住;引导性组织再生术(GTR)是用生物膜引导新的牙周组织长出来,有数据显示这种技术能帮牙周组织修复;如果牙槽骨吸收了,还可以做骨增量手术来改善。
长期维护:守住治疗成果
定期做牙周检查和维护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现在有数字化牙周探诊技术,能精准监测病情变化;三维影像技术也能评估牙周组织的结构改变,帮医生更好地跟踪恢复情况。
居家护理的核心要素
刷牙方法要科学
推荐用改良巴氏刷牙法(刷的时候刷毛斜着贴住牙龈,小范围轻轻震颤),电动牙刷比手动牙刷的清洁效果更好。刷牙力度要适中,别太用力伤到牙龈;刷头一般3-4个月换一次,避免滋生细菌。
辅助工具用对才有效
牙线能清掉牙刷碰不到的牙缝里的菌斑,是日常护理的“好帮手”;如果牙缝变大,间隙刷更适合,但用的时候要轻一点,别戳伤牙龈;含有效成分的漱口水可以当日常护理的补充,但不能代替刷牙和用牙线。
饮食和生活习惯要调整
吃的均衡点(比如肉、菜、主食搭配好),能帮口腔保持免疫力;嚼高纤维食物(比如芹菜、苹果),能促进唾液分泌,起到天然清洁的作用。另外,规律睡觉、学会解压(比如运动、听音乐),对牙周健康也有好处。
预防的关键:早查早防
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专业牙周检查,早发现潜在问题;定期拍牙周X线片,能跟踪牙槽骨的状态;现在3D口腔扫描技术的应用,让早期诊断更准确了。
要是出现牙龈一直出血、牙齿松动变明显、牙周脓肿老复发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早期干预能大大降低掉牙的风险,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牙周健康不是小事,不管是日常护理还是定期检查,早重视、早行动,才能守住一口好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