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是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它发生癌变时,身体会悄悄发出“报警信号”。这些信号是肠道在“求救”,早识别、早应对,能帮我们抓住最佳干预时机。
腹痛:左下腹的“反复隐痛”要警惕
当乙状结肠里长了肿瘤,癌细胞会不断刺激周围神经。最常见的表现是左下腹隐隐作痛,疼得时间久、老反复;随着肿瘤长大,疼痛会越来越重,甚至变成一阵一阵的剧痛。要注意的是,这种疼不会因为排气或排便完全缓解——跟普通肠胃功能紊乱的疼不一样,如果疼得总不好,一定要上心。
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样”是关键信号
等肿瘤占据肠腔空间,会打乱正常排便规律:有的人拉得更勤,有的人便秘,还有的一会儿拉肚子一会儿便秘。最典型的是大便形状变了——医学上叫“铅笔征”,就像铅笔一样又细又长,表面还可能有沟槽,这是肿瘤压迫肠道的特征,一旦出现得赶紧查。
便血:大便上的“颜色提示”别忽视
乙状结肠癌的便血是慢慢加重的:初期可能只是大便表面沾点鲜红色血,容易被当成“痔疮”;等肿瘤破溃出血变多,血和大便混在一起,会变成暗红色;如果出血量很大,还会拉鲜红色血便。建议每次排便后都看看大便,有异常及时记下来,别拖着不去医院。
肠梗阻:肠道“堵死”的急症要立刻处理
如果肿瘤把肠腔完全或部分堵死,会引发肠梗阻——这是肿瘤进展的急症。典型表现是肚子胀得难受、恶心呕吐,严重时吐出来的东西像粪便;肚子上能看到肠子鼓起来的轮廓,用听诊器能听到很高调的肠鸣声。平时要关注排便规律,如果持续腹胀、拉不出来,必须马上就诊。
科学应对:出现信号这样做最靠谱
一旦有上述症状,别慌,按这几步走:
- 先做体格检查:医生会用肛门指诊初步评估直肠末端情况,通过触诊了解肠壁硬度、光滑度;
- 查肿瘤标志物:比如癌胚抗原(CEA)等,但要知道这些指标可能有假阳性——不是高了就一定是癌;
- 做影像检查:如果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提示有隐藏出血),一定要做结肠镜(这是查结肠病变的“金标准”),必要时加做CT结肠成像进一步明确。
预防:日常3件事,筑牢肠道防线
乙状结肠癌的预防,关键在生活细节:
- 吃对食物:每天吃够50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豆类等)和益生菌(酸奶、发酵食品等),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 坚持运动: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代谢;
- 定期筛查:50岁以上人群每5年做1次结肠镜;肥胖(BMI≥28)的人筛查年龄提前至45岁;有家族史的人,要比普通人早10年查。
乙状结肠癌的信号其实并不难识别,难的是“重视”——别把左下腹隐痛当成“吃坏了”,别把大便变细当成“上火”,别把便血当成“痔疮”。身体的每一次“提醒”都值得关注,早发现、早检查,再加上日常做好预防,就能大大降低风险,守护好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