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医百科
ICD疾病
国内健康
热点新闻
疾病科普
健康生活
四季养生
健康新闻
医药产经
公共卫生
医学成果
环球医讯
干细胞与抗衰老
硒与微生态
外泌体知识
健康研究
AI与医疗健康
心脑血管
认知障碍
创新药物
家医百科
ICD疾病
ICD扩展码
科学探索
医药资讯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K-positive
更新时间:2025-05-27 23:47:34
定义
症状
诊断
同类
编码
2A90.A
路径
02
肿瘤
2A20 - 2B3Z
造血或淋巴组织肿瘤
2A90 - 2B2Z
成熟T细胞或NK细胞肿瘤
2A90
成熟T细胞淋巴瘤,特指型,结节性或系统性
2A90.A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
关键词
索引词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K-positive、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3阳性 [possible translation]、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CD3阳性
展开
同义词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CD30-positive
展开
缩写
ALCL,ALK+、ALK+ALCL
展开
别名
ALK阳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的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K-positive)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病理学检测阳性
:
免疫组化检测
:肿瘤细胞表达CD30,并且ALK蛋白阳性。几乎所有患者均为CD30阳性(95%-100%),ALK阳性率约为70%-90%。
分子遗传学检测
:FISH或RT-PCR检测到ALK基因重排,常见易位为t(2;5)(p23;q35),形成NPM-ALK融合蛋白。
支持条件(临床与流行病学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局部症状
:无痛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区域,约90%的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
:发热(体温常在38-39℃之间波动)、盗汗、体重减轻等B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40%-50%和40%-60%。
其他系统受累
:皮肤病变(红斑、丘疹或结节,发生率约为30%-40%)、肝脾肿大(发生率约为20%-30%)、骨骼疼痛(胸骨压痛,发生率约为10%-20%)、呼吸困难(肺部受累,发生率约为10%-20%)。
影像学特征
:
CT扫描
:评估淋巴结和其他器官的受累情况,如肺部、肝脏、脾脏等,发生率约为70%-90%。
PET-CT
:全面评估肿瘤的分布及代谢活性,对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发生率约为70%-90%。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若病理学检测结果不明确,需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二、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
:
异常意义
:发现淋巴结肿大、器官受累(如肺部、肝脏、脾脏等),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布和程度。
PET-CT
:
异常意义
: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区分炎症和肿瘤,对诊断和分期有重要价值。
血液学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
:
异常意义
:贫血、白细胞增多或减少、血小板减少,提示肿瘤负荷较高。
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
异常意义
:LDH水平升高提示肿瘤负荷较高,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骨髓检查
:
骨髓穿刺或活检
:
异常意义
:发现异常增生的大淋巴细胞,有助于评估骨髓受累情况。
皮肤病变检查
:
皮肤活检
:
异常意义
:发现CD30阳性和ALK阳性的大细胞,支持ALCL的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病原学检查
:
免疫组化检测
:
CD30阳性
:几乎所有的ALCL患者均为CD30阳性,是重要的诊断标志物。
ALK阳性
:约70%-90%的ALCL患者为ALK阳性,通过免疫组化检测ALK蛋白。
分子遗传学检测
:
FISH或RT-PCR
:检测ALK基因重排,常见易位为t(2;5)(p23;q35),形成NPM-ALK融合蛋白,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血液学检查
:
全血细胞计数
:
贫血
: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发生率约为30%-50%。
白细胞增多或减少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能增高或降低,发生率约为30%-50%。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可能减少,发生率约为20%-40%。
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
升高
:LDH水平升高提示肿瘤负荷较高,发生率约为70%-90%,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骨髓检查
:
骨髓穿刺或活检
:
异常增生的大淋巴细胞
:发现异常增生的大淋巴细胞,提示骨髓受累,发生率约为10%-20%。
皮肤活检
:
CD30阳性和ALK阳性的大细胞
:发现CD30阳性和ALK阳性的大细胞,支持ALCL的诊断。
四、总结
确诊核心
依赖于病理学证据(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检测),结合典型症状及影像学特征。
辅助检查
以影像学(CT、PET-CT)和血液学检查为主,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布、代谢活性和肿瘤负荷。
实验室异常意义
需综合解读,重点关联病原体特异性结果(如CD30、ALK蛋白和基因重排检测)。
权威依据
:
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
NCCN指南《T细胞淋巴瘤》
ESMO指南《T细胞淋巴瘤》
同类疾病
顶部
条目
T细胞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2A90.0
条目
T细胞大颗粒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A90.1
条目
慢性NK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
2A90.2
条目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
2A90.3
条目
儿童系统性EB病毒阳性T细胞淋巴瘤
2A90.4
条目
成人T细胞淋巴瘤或白血病,人类嗜T细胞病毒病毒1型相关性
2A90.5
条目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2A90.6
条目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2A90.7
条目
肝脾T细胞淋巴瘤
2A90.8
条目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
2A90.9
条目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阳性
2A90.A
条目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K阴性
2A90.B
条目
外周T细胞淋巴瘤,其他方面未特指
2A9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