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nita Burrell(安妮塔·巴雷尔)
执业咨询公司创始人
数字生物标志物正在悄然引发临床试验领域的数字革命。作为三部曲系列的首篇,我们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企业如何将数字生物标志物或终点整合进临床开发。本文重点解析监管机构对数字终点的接受程度及数据合规性要求。
临床开发中数字终点的应用现状
根据HumanFirst研究院的数据,2008-2022年间有超过130家制药及生物科技企业在其临床试验中应用了1300余个AI驱动的数字终点:
- 60%为次要终点,25%为主要终点
- 近三分之二部署于II期/IV期试验(因数字技术常先于关键III期试验引入II期,且IV期反映长期真实世界效果)
- 内分泌学、神经学和心脏病学位列三大应用领域(占试验总量82%),常见设备包括血糖监测仪和可穿戴心电贴片
监管机构的应对策略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数字终点和生物标志物持全面支持态度。在其《处方药用户收费法案》(PDUFA)第七轮承诺框架下,FDA发布了《药物及生物制品开发中数字健康技术(DHT)使用框架》,并组建由CDER、CBER和CDRH高级官员组成的DHT指导委员会。
该机构还在CDRH框架下成立数字健康卓越中心,旨在为FDA各机构及利益相关方提供DHT科学专业知识。2023年10月更成立数字健康咨询委员会,专门就DHT相关科学和技术问题向食品药品专员提供建议。
2023年12月发布的《临床研究中远程数据采集数字健康技术指南》明确指出:"推荐的DHT远程数据采集技术(含硬件/软件)可提升申办方、研究者及利益相关方的临床试验效率,同时增加公众参与研究的便利性。"
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方面,2023年已接受将步态速度95百分位数(SV95C)作为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研究的主要终点。这一趋势正向加拿大卫生部、瑞士医疗监管局(Swissmedic)、日本药品医疗器械局(PMDA)及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管理局(TGA)扩展,预计这些国家将陆续出台新型研发工具的监管框架。
数字终点应用的关键步骤
首要考量在于数字终点是补充现有终点指标,还是提供能捕捉既往难以量化健康参数的新方法。
FDA明确区分两种情形:对于替代传统临床测量(如家用血压/体重监测)的数字测量,无需额外终点论证,但要求设备达到"适宜用途"标准——即经验证的临床适用性,且物理参数(加速度、温度、压力等)测量准确精密。若涉及医疗设备分类,还需满足相应监管要求。
针对新型终点,需在试验总体评估中明确:
- 所测概念的临床意义(疾病核心特征)
- 使用场景(时间及方式)
- 技术规范(最小技术性能标准、验证与确认)
- 测量类型(临床结果评估或生物标志物)
"适宜用途"要求对临床时程的影响
FDA指南要求申办方需明确:
- 选择DHT的临床合理性(考虑受试人群、技术规范、设计及操作)
- 设备自用可能性
- 提交材料应包含:
- 技术设计特征
- 向申办方/研究者提供的数据
- 临床事件测量原理(如加速度计测步数)
验证要求包含:
- 技术参数测量准确性验证(如加速度、温度)
- 临床适用性验证(特定人群的步数/心率测量有效性)
- 可用性评估(识别潜在使用错误)
建议在临床启动前开展监管咨询,就验证路径达成共识。
数字终点应用的其他考量
技术迭代需建立变更应对机制:
- 硬件/软件更新的监管影响评估
- 审计文档完备性
- 验证研究的可预测性
隐私保护方面应重点考虑:
- 个人数据传输措施
- 网络安全要求
- 数据收集风险评估
FDA已发布电子记录安全指南,申办方需确保相关人员(包括受试者)的设备操作培训。
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数字终点可能面临临床管理团队因资源投入和时程影响产生的阻力,其价值主张仍需充分论证。下一篇文章将探讨如何构建有说服力的商业论证框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