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这是一辈子的事Heart failure. It’s For Life.. My Personal Story, View, Experience. | by Pierre de Man | Pierre’s Blog | Medium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medium.com荷兰 - 英语2025-11-06 21:41:25 - 阅读时长6分钟 - 2889字
本文作者皮埃尔·德·曼详述了2018年常规心脏检查中确诊心力衰竭的个人经历,当时射血分数低至15%,通过药物治疗和起搏器升级现已提升至25%-30%;文章系统阐释了心力衰竭的症状特征、射血分数分级标准、液体摄入与盐分管控等生活调整措施,以及15种药物的管理挑战,并深入探讨了认知功能下降、心理挫折等隐性影响,强调该慢性疾病虽无法治愈但可有效管理,呼吁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加入支持小组并保持积极心态,为心脏病患者提供了兼具医学专业性与人文关怀的实践指南。
心力衰竭生活方式改变射血分数初期经历必做禁做事项起搏器升级康复进展药物管理挫折感寻求支持健康建议
心力衰竭:这是一辈子的事

心力衰竭:这是一辈子的事

我的个人故事、观点与经历

心力衰竭:这是一辈子的事。为什么要写这个?为什么说这是一辈子的事?2018年,在一次常规心脏检查中,我发现我患有心力衰竭。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它对我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会波及你身边的人。

突然间,你的行动受到限制,你意识到必须改变生活方式。

什么是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指心肌无法泵出足够血液以满足身体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本质上,心脏无法跟上其工作负荷。

来源:Heart.org

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

  • 活动或平躺时呼吸急促
  • 疲劳和虚弱
  • 腿部、脚踝和足部肿胀
  • 运动能力下降
  • 持续咳嗽或喘息
  • 因体液潴留导致体重快速增加
  • 注意力难以集中或警觉性降低

心脏泵血功能

心脏泵血功能方面,专家们使用另一个术语:射血分数(EF)。百分比越高,心脏工作状态越好。

有时会将其分为四组,便于理解:

射血分数55%至70%

  • 心脏泵血能力:正常
  • 心力衰竭程度/泵血影响:心脏功能可能正常

射血分数40%至54%

  • 心脏泵血能力:略低于正常
  • 心力衰竭程度/泵血影响:可用血液减少,心腔泵出血液量降低,身体获得的富氧血液低于正常水平。可能无症状

射血分数35%至39%

  • 心脏泵血能力:中度低于正常
  • 心力衰竭程度/泵血影响:射血分数降低的轻度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低于35%

  • 心脏泵血能力:严重低于正常
  • 心力衰竭程度/泵血影响:中至重度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严重情况会增加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和心脏不同步风险(左右心腔无法协同泵血)

正常心脏的射血分数约为60%。而我发现时,射血分数仅为15%。

初期经历

如前所述,这是在常规心脏检查中发现的。检查包括心脏超声和血流监测。

当专科医生查看超声结果时,确诊了心力衰竭。通常检查结果需数周才能获知,但一周内他就联系了我。

你可能疑惑:我是否毫无察觉?坦白说,事后回想,我确实有征兆。检查前一两个月,我比平时更容易疲劳。起初以为只是体力下降,直到确诊后才将线索串联起来。

与专科医生讨论后,一系列检查随即开始。主要是确定心力衰竭原因及严重程度。

起初,医生怀疑是无症状心肌梗死所致。通过多项检查可排查心梗迹象,但结果并非如此。至今病因仍不明确。一种可能是起搏器引发——医生指出,长期使用起搏器可能诱发心力衰竭,但我的情况发展过快。

医生还解释了疾病影响及生活注意事项,包括调整用药清单。

必做与禁做事项

坦白说,禁做事项远多于必做事项

禁饮水过量:每日液体摄入限1.5-2升,包括酸奶、汤品、水果、茶、冰淇淋和水等所有液态物质。

减少盐分摄入:并非完全无盐,但需严格控盐。这颇具挑战——盐本用于提味,现在必须减少。食物口味改变令人不适,可用香料替代。适应后,若食物含盐超标(尤其在外就餐时),我能立即察觉。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仔细查看所有购买产品的营养标签。

建议每日步行,最好每天2-3次,每次至少15分钟以保持活动量。过程中需倾听身体信号——不仅是步行,其他活动亦然。当身体发出疲劳信号时,必须停止休息。否则几分钟后会恶心,且需长时间恢复。

每日晨起需监测体重。若两天内增重2-3公斤,需服用利尿药物。这是体液潴留的警示信号,可能因摄入过量盐或水所致。心力衰竭患者身体难以排出多余水分。

起搏器升级

2013年3月,我植入起搏器以支持心脏——因心脏无法提速,在需要时无法提升心率。

鉴于心力衰竭,专科医生建议升级起搏器。原设备仅提供支持,升级后可实时监测心脏。若心脏骤停,能电击重启,相当于备用保障。

这次升级带来心理慰藉,如同随身携带守护天使。它还能监测心律失常,检测到不同步时尝试纠正。

2018年11月18日,我植入新型起搏器。相比旧款,体积稍大且功能更丰富,可调整更多参数以实现最佳工作状态。为优化同步性,我还接受了超声优化检查,确保双心腔以最佳方式协同工作。我的优化空间很小。

康复进展

从2018年底至2021年初,取得一定进展。

确诊时射血分数仅15%,但通过药物调整、缓慢增加剂量及升级起搏器,现已提升至25%-30%。

但这并未改善我的体感:仍易疲劳、需严格控水、限盐、持续用药。

2021年2月4日的最新检查显示射血分数25%-30%,医生对此满意。但我提到下午精力不足,他查阅旧血液报告后询问是否进行过补铁治疗。我尚未接受,他迅速安排,一周内完成。希望这能提升日间精力。

他还建议新增一种药物——源于偶然发现:原本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也有积极效果。下一次检查才能确认是否进一步改善。

药物管理

为控制心力衰竭,我需服用多种药物。

总计15种,其中10种每日使用,其余按需服用。主要针对心脏,部分用于肾脏。

心脏用药旨在调节心率、降低血压、稳定或缓慢改善心力衰竭,并减轻心脏"重负",使其得以休养并可能逐步恢复。

其余药物用于控制胆固醇、补充维生素及保护肾脏。肾脏方面还需一次就诊,很可能新增预防肾结石生长的药物。

药物与心力衰竭的副作用是免疫力下降。普通感冒极易传染——若身边有人患病,我很快会被感染。

新冠疫情期间我格外谨慎,周围人亦如此。此前我们随处走动,如今我倾向居家"保安全"。因心力衰竭属于高风险人群,必须加倍防护。虽不理想,但最为稳妥。

挫折感

心力衰竭常引发挫败感。

如前文症状所述,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警觉性降低。这与我的脑出血史叠加,更易导致挫折。

我不再如从前敏锐。有时需数小时才能理解事物,或事后才反应过来。例如前几天,我设计用药追踪数据库时,因无法"串联线索"而沮丧——明明思路就在眼前却理不清。

专注力下降使我易分心,常忘记正在做的事。

还发现有时难以准确表达:明知想说什么,却词不达意或结巴重复。虽读过他人类似经历,未料自己也会如此。

寻求支持

有理解你处境的人在身边很重要——他们能倾听、提供帮助。支持不可或缺,有时他人提醒你放慢节奏(即使你认为不必要)也需接受。

常人总想独立完成一切,向周围人证明自己足够坚强。

我亦如此,曾以为能独自应对。接受或寻求帮助虽难,但内心深知需要支持。

切记:我们"承受"时,身边人也在承受。

有幸身处教会大家庭,小组聚会中可分享感受与想法。

结语

心力衰竭初期,你忙于理解疾病及其影响。

还要应对各项检查、适应新状态。之后才能思考本质。

随着时间推移,阅读更多资料后逐渐领悟:这是无法治愈的慢性病,当前医疗仅能延缓进展、延长预期寿命。

初闻心力衰竭患者预期寿命仅5-10年时我震惊不已,但如今药物与治疗已大幅延长生存期。

过程时有挫折,接受现实充满挑战,有时令人直面困境。但我们竭尽全力。

确诊至今约2-2.5年,我仍时有困扰。例如想撰写此文时,每次研究都直面"无法治愈"的现实。但我对现有医学知识怀有信心。

或许有些许建议可分享?

当然。首要建议:充分了解病情,尽可能多提问。可考虑加入支持小组,与他人交流。永不言弃,但需为挫折做好准备——这是常态。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