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小巷街边的糖炒栗子摊位就变多了,不少人都喜欢来一份热气腾腾的板栗,再吃个酸甜解腻的山楂,简直是人间美味。然而,很多人并不清楚,像山楂、栗子、柿子等食物如果混吃或者过量食用,可能会有胃结石的风险。
山楂、柿子、栗子各自含有的成分
山楂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果胶和鞣酸等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果胶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不过,鞣酸比较特殊,如果食用过多,尤其是未成熟的山楂,鞣酸会和胃里的蛋白质结合,可能导致腹痛、腹胀等不舒服的情况。
柿子里鞣酸和果胶的含量也比较高,还含有一些糖类等营养物质。其中的鞣酸在胃里可能形成硬块,影响消化。
栗子含有较多的植物蛋白质、纤维和淀粉等。植物蛋白质是身体细胞修复的原料,纤维能让肠道更健康。但是,栗子中的淀粉含量高,如果吃太多,就像给肠胃增加了很重的负担,容易引起腹胀,因为淀粉消化起来比较费力气。而且栗子热量较高,吃多了还可能导致热量摄入过多。
山楂和栗子混吃为什么有胃结石风险
山楂和栗子混吃有胃结石风险,这是因为山楂中的鞣酸和栗子中的植物蛋白质在胃酸的作用下容易发生反应。
当山楂和栗子一起进入胃里,鞣酸会与栗子中的植物蛋白质混合,形成鞣酸蛋白沉淀物,这种沉淀物就像一个小核心。
山楂里的果胶以及栗子中的纤维等食物残渣会围绕这个小核心不断聚集,因为它们在胃里不容易被快速消化分解,就越聚越多。
最后,这些物质混合在一起,逐渐形成较大的硬块,也就是胃结石。
胃动力较差或者本身有胃基础病的人,胃的蠕动和排空能力弱,这些物质更容易在胃里堆积,形成胃结石的风险就更高。如果形成了胃结石,结石在胃里会不断摩擦胃壁,可能引起炎症,严重的还会导致胃溃疡。
小的胃结石如果排到小肠,还有可能造成肠道梗阻,是非常危险的情况,所以,不仅仅是栗子,所有高蛋白食物都要避免和山楂、柿子等含有鞣酸的食物混吃,比如牛奶、鸡蛋、鱼虾类等,以防形成胃结石。
遵循适量食用山楂、柿子、栗子的原则
食用山楂时:
- 如果是成熟的山楂,虽然鞣酸含量有所降低,但也不能一次吃太多,一次吃个5 - 6颗就比较合适。因为即使鞣酸少了,吃多了也会加重肠胃负担。
- 未成熟的山楂更要少吃,最好别超过3颗,因为未成熟山楂鞣酸含量高。
食用柿子时:
- 中等大小的柿子,一天吃1 - 2个就足够了。而且不要空腹吃柿子,因为空腹时胃酸分泌多,更容易和鞣酸等发生反应形成硬块。
- 吃柿子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些碱性食物,比如苏打饼干,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胃酸,减少胃结石的风险。
食用栗子时:
- 如果是比较大的栗子,吃10颗左右就差不多了。因为栗子淀粉多,吃多了不好消化,容易腹胀。
- 由于栗子热量高,如果吃了栗子,那主食的量就要相应减少。比如平时吃一碗米饭,吃了较多栗子后,米饭可以减半或者不吃,这样就能避免摄入过多热量。
总之,山楂、柿子和栗子都是美味且常见的食物。我们在食用时要充分考虑到它们的成分特性和适量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既享受美食又保证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