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医院里消化系统疾病的就诊率明显上升,很多人都被胃痛折磨得苦不堪言。可你知道吗?同样是胃痛,背后的病因可能大不相同。肠胃炎和胃病都可能引发胃痛,但它们的治疗方法却不一样。权威数据显示,肠胃炎的发病率在近期有所上升,而胃病的发病率则相对稳定。所以,及时鉴别胃痛到底是由肠胃炎还是胃病引起的,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
胃病和肠胃炎,病因症状大不同?
- 病因对比:胃痛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元凶”。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胃部疾病都可能让你感到胃痛。饮食刺激、药物副作用、胃酸分泌异常等也可能诱发胃痛。而肠胃炎则主要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像诺如病毒、沙门氏菌等。这些病原体入侵肠道,引发炎症,让你不仅胃痛,还会有肠道症状。
- 症状特征分析:胃痛的表现比较集中在胃部,通常是上腹部隐痛、有灼烧感或者胀痛。而肠胃炎症状更广泛,除了胃痛,还会伴随腹泻、呕吐、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你只是单纯的胃痛,那可能是胃病;但要是还有其他这些症状,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肠胃炎了。
- 发作模式差异:胃痛多为间歇性发作,而且和饮食关系密切。比如你饿了或者吃了辛辣食物,它就可能找上门来。而肠胃炎则是急性起病,症状一旦发作,通常会持续1 - 3天,还可能让你脱水,可不能小瞧它。
怎样自我筛查胃痛病因?
- 初步自查步骤:当你胃痛时,先别急。可以记录一下症状持续的时间、疼痛的部位,还有有没有伴随症状,比如腹泻的频率、呕吐物的性质等。再想想近期的饮食,是不是吃了生冷或不洁食物。这些信息能帮助你初步判断病因。
- 就医检查重点:如果自己拿不准,那就去医院吧。胃痛患者通常需要做胃镜检查,这样能发现胃黏膜的病变。而肠胃炎患者则要做血常规,看看白细胞是否升高,还要进行粪便病原体检测。腹部超声或CT也能帮助医生排除其他急腹症。
- 家庭应急处理:要是怀疑自己得了肠胃炎,家里可以备点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同时,先别吃高纤维食物。但如果腹痛持续剧烈,那可千万别耽搁,赶紧去医院。
不同病因,护理预防有妙招!
- 急性期治疗配合:胃痛患者可以服用铝碳酸镁等抑酸药物,但要避免吃阿司匹林等刺激性药物。肠胃炎患者要根据情况服用蒙脱石散,不过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只有在细菌感染时才能用,而且一定要遵医嘱。
- 康复期饮食调整:胃病患者在康复期可以吃点低酸、低脂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蒸南瓜。咖啡、腌制品等食物就先别碰了。肠胃炎恢复期,饮食要从流质慢慢过渡到软食,还可以补充点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
- 长期预防措施:不管是胃病还是肠胃炎,都要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餐,还要学会减压,比如试试正念冥想。胃病患者最好每年复查胃镜,而在肠胃炎高发季前,可以考虑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等。 胃痛和肠胃炎虽然都会让你肚子不舒服,但它们有很多不同之处。学会自我筛查,及时就医,才能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所以要进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这样才能预防疾病复发,让自己的肠胃更健康!